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大众化现象是起源于启蒙运动并伴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时代文化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在最近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媒体的大量普及,社会舆论的兴起使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自由化、通俗化的特征,这便是我们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主要是商品消费文化,天生具有亲民的特点,给之前的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带来莫大的冲击。
大众文化是文化大众化成果的主要代表,大众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文化大众化的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经过大众普及的结果是与民众自身的属性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如果这种文化的普及是借助各种现代媒体,且能够满足民众日常的精神需求,表现出共同的特性就可以认定它是一种新的大众文化。文化的大众化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大众文化就是事物经过大众化产生质变的结果。在论述的时候,这两个概念会经常交互使用,使文化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相互佐证,构成完整的事件链条。
文化大众化的主要实现渠道是各种文化通过人际关系、课堂书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的传播实现的。因此对这些媒介的特征以及文化在这些媒介中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各种传媒的特征和文化大众化现象。
大众文化日益取代上层社会的精英文化,文化大众化的趋势变得难以控制。对大众文化进行分级分层,用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念对其予以整合,使之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文化研究的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人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注意到了文化大众化的现象,并对它的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到各个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对文化大众化的论述,为我们开展对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研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引导下贴近民众的文化形态奠定了基础。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同样需要大众普及。因此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实现对文化大众化潮流趋势的引导作用,使之符合主流文化的价值理念。本文从文化大众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向关联和悖论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详细陈述了文化大众化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存在的利弊。同时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阐述,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以确立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的实际效果和时间效率。
最后,对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文化大众化的引领方式进行了概括,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等几种可行的方案。从文化大众化的视阈中探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问题是我们面向未来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有利于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民族团结、构建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