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把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作为提高对外出口的重点和提高本国经济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制造业大国。而德国作为制造业的强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德两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成为关注的焦点,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德两国的经贸关系。本论文参考借鉴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利用国际贸易理论中关于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体系,分析比较了中国和德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状况,说明中国相比德国机电产业的差距所在。同时,运用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和指标进行分析,对中德参与国际产品分工的状况进行介绍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印证中德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为正确认识中德机电产业的竞争合作关系提供借鉴,同时就如何提升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论文首先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对中德机电产品的比较优势及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德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较强,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依然落后于德国。德国的机电产品以其技术和资本方面的优势而占据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市场,中国则主要以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产品分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前提已经发生了变化,单纯地运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指标分析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已经与国际化的生产体系不相吻合。而产业内贸易则为我们分析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供了理论工具。因此,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中德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差异。通过中德两国在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中产品结构的差异、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德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差异。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极不平衡,是由我国对德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从德国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进行的,这一总体上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方式与中德两国机电产品的比较优势是相一致的,从而也印证了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对中德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