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ajxh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面积来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是把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消耗的各种资源和废弃物吸收,用被人容易感知的面积来表述,从而有助于对旅游活动的旅游需求和环境影响的理解,以评价景区生态环境质量。本文选取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运用3S技术、采用实地调查和数学统计的方法,根据旅游者的生态消费结构特征和旅游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对森林公园内旅游生态足迹、本底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及动态变化情况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总体生态足迹为1381.897hm2,均衡后总体生态足迹1626.013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在总体生态足迹中占88.67%,均衡后旅游生态足迹占90.6%。从生态足迹总量上比较,旅游生态足迹占绝对优势。2、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旅游生态足迹分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和娱乐6个方面,总计1473.020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0.0167hm2,旅游餐饮的生态比重最大,占26.00%。与其他景区比较,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处于较高水平。3、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本底生态足迹152.993hm2,人均本底生态足迹0.654hm2,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同类景区比较,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本底生态足迹比黄山和青城山低,分别是黄山的47.9%,青城山的31.68%;比庐山高,是庐山人均生态足迹的1.85倍。4、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总生态容量为33494.714hm2,除去生物多样性保护12%,可利用生态容量为29475.349hm2,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为125.963hm2,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是该区域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与本底生态足迹的“叠加”)的186.86倍。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是庐山573倍;是黄山市100.6倍;是青城山152.6倍,表明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生态环境相对较好。5、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11607元·hm-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4倍,高于同类景区。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平均生态效率为10515元·hm-2,旅游生态效率是平均生态效率的1.1倍。6、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8.84×104人次,人均逗留2.12d,游客人次是本地居民的172.3倍,对旅游生态足迹进行年度转化,其值为6.096hm2,是当地人均生态足迹的9.32倍,表明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旅游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表明旅游活动的开展,是影响景区旅游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随着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力度加大,游客数量将会继续增加。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景区对资源的消耗必将进一步增大,使该区域对其他地区的资源依赖性增强。因此,提高自然资源的储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态效率,改善现有粗放经营模式,合理规划、开发,是促进景区旅游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其他文献
<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创建以来,就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载体、
新加坡-马来西亚关系是新加坡对外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从脱离马来西亚到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国家,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政策经历了不同的变化,新马关系复杂而微妙。本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软件的规模日益扩大,对软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软件系统的开发成为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性能的要求和验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在带来宏观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它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水平又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对国民经济的发
分类整理了螺纹插装阀的调节保护元件。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分类和评估是CAP治疗的基础 ,应该有所规范 ,但儿童这方面资料有限 ,本文就此专题结合文献谈点看法。1 儿童CAP分类CAP是儿童肺炎的主体 ,因此根据病
骨具有力电性质,即骨内应力产生电位的现象—SGP s(stress-generated potentials)。SGP产生于两种机理—压电效应和动电现象,其中干骨具有明显的压电效应,而对于湿骨和活体骨
本文基于药品经济飞速发展,药品销售管理滞后的情况下,介绍药品公司药品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实现了药品公司各主要业务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药品公司的药品管理系统从纯手
本文分析了新疆古代民族服饰鲜明的地域生、独特的民族性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性等文化特征,并探讨了新疆古代民族服饰文化在当代服饰设计中创新性传承的五个设计方法,阐释了民族
基于地方民族服饰文化,将原服饰设计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摸索出一套"以点带面成体,点面体三结合"、"两无三有"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力图逐步形成一套特色服饰教学"体"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