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越来越多的公民在互联网上讨论公共事务,并利用互联网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舆论能够有效监督政府,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捷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舆论监督中谣言盛行、极化偏激,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因此,本文围绕“网络舆论监督能否既促进政治参与,又保持政治稳定”这一问题而展开。本文首先通过建立网络舆论监督重要案例库,分析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类型及不足,发现网络舆论监督并非都能取得实际效果,而且即使取得的实际效果也并非源于制度保障,而是取决于舆论压力的强度和官员的自觉性。本文接着从网络舆论监督的自身特点入手,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为何在没有得到制度保障时,仍然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取得实际效果。从形成过程、作用机制和场域特征来看,网络舆论监督中必然会存在谣言、人肉搜索和极端语言。谣言能够迫使官方公布信息,人肉搜索能够代替司法机关直接惩罚引起网民反感的官员,而极端语言能够引发网民对某一事件的关注,并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作出回应。因此,虽然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得不到制度保障,但依靠人肉搜索、谣言与极端语言,仍然能够发挥监督作用。然而由于人肉搜索、谣言与极端语言存在较多负作用,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在扩大了政治参与的同时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最后,本文通过梳理当代民主理论,为网络舆论监督带来的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稳定之间的矛盾寻找可行的解决路径。然而综合上文来看,由于网络舆论监督无法离开人肉搜索、谣言与极端语言来发挥作用,这就使得应对网络舆论监督中现存问题的微观措施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无法实现既促进政治参与又保持政治稳定的目标,因此只能借鉴多元民主理论与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完善现有政治参与方式来实现政治稳定。综上,本文认为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政治参与形式,存在于现有正式的政治参与渠道以外,因此不得不借助人肉搜索、谣言与极端语言等形式来达到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目的。这虽然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但是网络舆论监督不仅对政治稳定存在潜在威胁,而且难以自我完善,因此只能通过改善现有其他政治参与方式来实现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