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澳大利亚小学数学课程主题的比较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课程标准等预期课程中课程主题的设计将会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进展和知识结构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数学课程主题的设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值得关注。以中国、澳大利亚数学课程标准(小学部分)及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皮尔逊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契合于两国小学数学课程的课程主题分析框架,并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对两国小学数学课程主题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两国小学数学课程主题的特征,以期对我国未来课程改革及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参考。首先,基于A+复合模型,利用重新构建的课程主题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对中澳小学数学课程主题的覆盖范围、数量分布、连贯性和学习进度四个维度展开比较研究,发现:两国小学数学课程主题总体相似且覆盖A+复合模型中的大部分主题;在数量分布上,总体上呈现随年级逐步上升趋势,而中国每学年的主题更替较澳大利亚更有规律;在连贯性上,两国在分数、模式等方面存有显著差异;在学习进度上,澳大利亚多数主题的学习持续时间长于中国,中国学习进度整体快于澳大利亚。其次,依据宏观层面的初步发现,在中观层面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二维几何”和“三维几何”主题以及“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分数”主题进行主线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在“三维几何”上安排了更多的学习时间,而中国则在二维几何上给予较多的重视;在“分数”主题中,中国的引入时间虽迟于澳大利亚,但学习进度快于澳大利亚。再次,对“整数意义”主题中“0”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更加微观的分析发现:在知识点结构上,均是从序数、基数、数字符号和运算对象四个维度展开“0”的学习;在数学任务设置上,人教版对“0的认识”数学任务编排更具层次性,但前后知识的关联性有所欠缺;在情境设置上,人教版设置的教学情境以动态为主,静态为辅,形式多样且回归学生生活。最后,基于两国数学课程主题的三层面比较分析,提出了关于小学数学课程主题设计编排的启示与建议:数学主题的设置需兼顾深度和广度,使知识点结构编排整体化;增强课程主题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以形成数学知识网;调整课程主题中部分数学任务呈现顺序,以增强知识关联性;有针对性地调整主题学习进度,以增加学生学习机会。
其他文献
由于《公司法》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实缴制变更为认缴制后,公司设立门槛降低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设立。公司的设立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公司整
目的:比较人与大鼠牙髓中血管和神经纤维之间的差异。材料和方法:选取由于正畸原因和乳牙滞留拔除的人类前磨牙和乳牙,大鼠的上颌骨及下颌骨和乳鼠牙胚,置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
以钕铁硼废料回收的REO-SiO_2-Al_2O_3-FeO-B_2O_3多组元熔渣为原料,考察了盐酸用量、温度和时间在盐酸低温常压和高温高压两种情况下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熔渣低温常压浸出
三国甘宁信仰文化是从唐宋以来就广泛流传在卾东富池一带的民间信仰文化,为传统社庙文化遗存。目前保留下来历史文化遗迹主要有主祭甘宁将军的富池吴王庙、甘宁墓等,民俗层面
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来自于大脑这一复杂系统的生理信号,是生理过程中大脑特定部位神经细胞群自发或诱发的电活动,是以生物控制论方法研究脑功能的典型领域。脑电信号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节律种类多样,包含丰富的生理、病理信息。从传统的目视观察、单纯的时域、频域分析,到现代的时频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随着对脑电信号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对于脑电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