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仍没有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来区分特发性震颤(ET)和原发性帕金森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典型的表现为4~7Hz的静止性震颤,而当自主运动时这种表现会消失。ET患者症状的核心特点是频率为4~12 Hz的运动性震颤或姿势性震颤,当病人在走路的时候,手臂震颤的现象会减少或消失,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运动性/姿势性相混合的震颤。帕金森患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的形式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早期很难区分。最近几年来,一项针对震颤的检查-震颤分析,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检查主要采用表面肌电图和加速度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患者震颤的频率、振幅、肌电的爆发模式,从而辅助鉴别帕金森和特发性震颤。肌电图的优势为:不需要负载的测量设置,并且测量方法很好实施。目的:从帕金森患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肌电图震颤分析上,比较震颤的频率、振幅及肌电爆发模式上的异同,从而探讨帕金森与特发性震颤的临床和震颤分析的异同点。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震颤病人,即PD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范围为42~84岁;选择特发性震颤病人,即ET患者,共1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1例,这些患者的年龄范围是从24~77岁,利用丹麦Keypoint肌电图机仪和加速计采集帕金森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和特发性震颤的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性震颤的神经生理学参数,如平均频率、峰值频率、振幅和肌电爆发模式,比较其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是否有线性相关的关系存在于频率和振幅之间,而且还要考察是否有差异存在于肌电爆发模式之中。结果:1、PD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平均频率较PD患者的姿势性震颤平均频率略低,分别为(5.21±1.11)Hz和(6.18±1.28)Hz,具有统计学差异(Z=-2.861,P=0.004,P<0.01);2、ET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平均频率较ET患者的姿势性震颤平均频率高,分别为(7.01±1.77)Hz和(6.03±1.26)Hz,具有统计学差异(Z=-2.273,P=0.023,P>0.01);3、PD患者和ET患者的不同姿势的平均频率与峰值频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PD患者和ET患者平均频率与振幅之间无线性相关。5、PD患者和ET患者振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6、肌电爆发模式:PD患者和ET患者的肌电爆发模式兼有同步爆发模式和交替爆发模式。结论:1、帕金森患者静止性震颤的平均频率小于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频率。特发性震颤的静止性震颤的平均频率大于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频率。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1、PD与ET患者的平均频率与振幅之间均无相关性.PD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的这两者的振幅之间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ET患者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的这两者的振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D患者的振幅与ET患者的振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因此振幅不能作为二者的鉴别依据。3、震颤的肌电爆发模式:PD患者和ET患者的肌电爆发模式兼有同步爆发模式和交替爆发模式。暂无法利用肌电爆发模式来鉴别。肌电图震颤分析是依据神经电生理学特性,具有敏感性和客观性,与一些震颤量表相比较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震颤疾病未来的机制研究和鉴别诊断的道路上,肌电图震颤分析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