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促渗和化学促渗对延胡索乙素经皮吸收的影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化学促渗剂和超声波对延胡索乳膏中延胡索乙素体外经皮累积吸收量的促渗作用研究,了解化学促渗剂、超声波对延胡索乙素促渗效果;并且考察在0.1W/cm2、0.4W/cm2、0.8W/cm2超声功率和300、500、700、900、1100KHz超声频率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透皮累积吸收对超声频率及功率的选择性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动物实验法,实验中使用的化学促渗剂为10%氮酮+2%丙二醇,超声波频率有300Khz、500Khz、700Khz、900Khz、1100Khz,超声功率为低0.1W/cm2、中0.4W/cm2、高0.8W/cm2。将实验对象分为无促渗剂无超声波组、单独化学促渗剂组、单独超声组、超声+促渗剂组。在实验经过5min、10 min、15 min、20 min后,分别抽取接收池中的液体1mL,经0.45μm有机滤膜过滤,置于样本瓶,随即立即补充1m L的接受液。样本瓶自动进样,经高相液相色谱(HPLC)分析,得出相关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峰面积,计算出延胡索乙素的累积吸收量。研究结果:(1)在无超声促渗条件下,有化学促渗剂组的延胡索乙素平均累积吸收量显著高于无化学促渗剂组(P<0.05);在超声波促渗条件下,有化学促渗剂组的延胡索乙素平均累积吸收量显著高于无化学促渗剂组(P<0.01)。(2)单独超声波组中,300、500、700、900、1100KHz超声频率作用下的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均值均明显高于无超声无化学促渗组(P<0.01);除1100KHz超声频率外,超声频率300KHz、500KHz、700KHz、900KHz超声频率的平均累积吸收量也显著高于单独化学促渗剂组(P<0.01或P<0.05)。(3)在超声波+化学促渗剂组中,5个超声频率的延胡索乙素平均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无超声促渗、无化学促渗组(P<0.01);除900KHz(P=0.127>0.05)外,其余超声频率的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化学促渗剂组(P=0.000<0.01)。(4)无化学促渗剂,在相同超声频率、相同超声时间条件下,超声低、中、高功率的延胡索乙素体外累积透皮吸收量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461>0.05);相同超声功率、相同超声时间条件下,超声频率300、500、700KHz的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均值都显著的高于900、1100KHz的累积吸收量均值(P=0.000<0.05)。(5)在超声波和化学促渗剂共同作用下,相同超声频率、相同超声时间条件下,中、低、高三组超声功率间的渗透量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超声功率、相同超声时间下,5个超声频率间的累积渗透量差异极其显著(P=0.000<0.01);超声频率和超声功率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延胡索乙素的累积渗透量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P=0.000<0.01),其中300KHz在0.8W/cm2高超声功率条件下,累积渗透量最高,为6.310μg/ml;(6)相同超声频率300-1100KHz条件下,添加化学促渗剂的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无化学促渗剂的累积吸收量(P<0.05);相同超声功率低、中、高条件下,添加化学促渗剂的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无化学促渗剂的累积吸收量(P<0.05)。研究结论:(1)化学促渗剂对中药延胡索乳膏中延胡索乙素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渗作用。(2)超声波对中药延胡索乳膏中延胡索乙素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渗作用,且超声波的促渗作用优于化学促渗剂的促渗作用。(3)超声波与化学促渗剂的联合使用对延胡索乙素具有更明显的促渗效果,两种不同促渗方式联合使用,相互之间并不会形成干扰,反而能够更大程度的促进延胡索乙素的体外经皮吸收。(4)单独超声波作用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体外透皮吸收对超声波的频率和功率具有选择性,高超声功率(0.8W/cm2),300KHz的超声频率是促进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增加的最佳选择。(5)超声波+化学促渗剂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体外经皮吸收对超声波的频率和功率具有选择性,且在高功率(0.8W/cm2),超声频率为300Khz时超声功率与超声频率交互作用最强,延胡索累积吸收量最高。(6)超声频率、超声功率作用下,化学促渗剂的促渗作用扩大,延胡索乙素的体外经皮给药累积吸收量增加。
其他文献
该文认为,电子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关键技术,因此"电子显微分析"课程是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和物理等相关研究专业硕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课程对学生基础理论要
教师话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辅助工具,更是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学生完成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高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工程教育认证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为例,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集理念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本是生物技术、医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近年来,随着天然产物产业迅速发展,天然产物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为新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如今已成为
通过丰富学生数学表象的积累,可以不断启发学生挖掘事件本质,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式思维,将静态的直观的形象思维模式转化为抽象思维模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习
目的:评价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优化的围术期干预措施综合运用于创伤后截肢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创伤组所行的截肢术资
杨树常见病虫害有八种,其中病害两种: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虫害六种:桑天牛、杨尺蠖、杨白潜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  1.杨树溃疡病、枝干病害  识别要点:杨树溃疡病真菌侵染所致,引起枯枝、溃疡、流胶等。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褐液体。病部最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树干一圈后,树即死亡。  发病规律:
第二课堂是锤炼英语综合技能的重要载体,也是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拓展。以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基于学生英语学习实际和英语学习第二课堂运行现状,剖析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