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有毒有害重金属中,铬(Cr)由于它的致癌性和基因突变性,是最危险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三价铬(Cr(III))和六价铬(Cr(VI))是废水中Cr的主要存在形式。相较而言,Cr(VI)更稳定、可溶性更大、毒性更强(毒性约是Cr(III)的一百倍)。目前,Cr(VI)已被国际环保局指定为顶级污染物,该物质无法自然降解,会在生物和人体内长期积聚富集。因此,在此背景下开展含Cr废水中Cr(VI)的去除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实验以模拟工业含Cr(VI)废水为研究对象,首先筛选铁改性秸秆生物炭(FeBC)的适宜制备条件;其次测定并对比分析该条件下制得的FeBC和未改性稻草秸秆生物炭(BC)的物化指标,为后续吸附机理的探究奠定理论基础;再者依托静态序批式吸附实验,探究FeBC对Cr(VI)的吸附机理及解吸再生能力;最后以固定床吸附为手段,探究FeBC对Cr(VI)的动态吸附过程机制。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FeBC的制备条件为:改性时间48h、固液比1:10、铁离子浓度1mol/L;FeBC与BC相比,官能团种类无显著变化,但酸性官能团有所增加,碱性官能相对减少;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增加,平均孔径减小,这些变化对于Cr(VI)的吸附而言均有积极作用;在对比试验中,FeBC对Cr(VI)的吸附率明显高于BC,平衡时刻最大的吸附率是BC的1.73倍,该结果说明FeBC更有利于Cr(VI)的吸附。在FeBC对Cr(VI)的静态吸附过程中,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其吸附过程,该结果表明FeBC对Cr(VI)的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吸附过程。Langmuir-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热力学数据,这说明Cr(VI)在FeBC上的吸附是一个多分子层吸附过程。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FeBC对Cr(VI)的吸附属于自发吸热过程。SO42-、NO3-和Cl-均对FeBC吸附Cr(VI)产生影响,其中SO42-影响最大,其次是NO3-和Cl-。通过FeBC的再生性能评估,FeBC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0.1mol NaOH溶液可作为FeBC的再生液使用。在FeBC对Cr(VI)的固定床动态吸附过程中,模拟废水流速、FeBC床层高度、模拟废水浓度和pH值因素均对FeBC吸附Cr(VI)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低废水溶液流速、较高FeBC床层高度、较高废水浓度、较低pH值条件有利于Cr(VI)的动态吸附。Thomas模型和BDST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固定床系统中FeBC对Cr(VI)的动态吸附过程。三种共存离子(SO42-、NO3-、Cl-)对固定床系统中FeBC吸附Cr(VI)的影响大小与静态吸附结果一致。三种解析剂(NaOH、H2SO4、EDTA)可用于固定床系统FeBC的解析,效果排序分别是NaOH>H2SO4>EDTA。使用1mol NaOH作为解析剂在四次循环解析后,吸附柱的平衡时单位吸附量qe(mg/g)依然能保持初始吸附量的30.19%。实验结果对FeBC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