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的情绪面孔加工能力对个体的社会交往十分重要。相比典型发展(Typical Development,TD)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面孔情绪加工存在一定困难,对其社会性沟通和交往产生负面影响。但教育实践显示抽象度较高的卡通面孔对于ASD儿童似乎具有某种特别的“魅力”。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ASD儿童和TD儿童对不同抽象度面孔情绪加工的差异及其眼动机制。实验1选取ASD儿童及与其非言语智力匹配的TD儿童各24名,以面孔抽象度(真人、低抽象度卡通、中抽象度卡通和高抽象度卡通)和情绪类型(害怕、生气、伤心、平静和开心)为被试内因素,考察两组儿童面孔情绪识别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不同抽象度情绪面孔的识别能力弱于TD儿童,且主要体现在真人面孔、低抽象度卡通面孔和中抽象度卡通面孔上;(2)ASD儿童和TD儿童均表现为对积极情绪(开心)面孔的识别能力最优,平静情绪次之,消极情绪(生气、伤心和害怕)最差。为进一步探究ASD儿童与TD儿童对不同抽象度情绪面孔加工的眼动模式差异,同时基于实验1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实验2选取ASD儿童及与其非言语智力匹配的TD儿童各16名,以面孔抽象度(相比实验1,增加了中高抽象度卡通面孔类型)和情绪类型(生气、平静和开心)为被试内因素,并使用不同的实验任务(内隐任务——自由观看;外显任务——面孔情绪识别),考察两组儿童面孔情绪加工的眼动模式。结果发现:(1)在内隐任务中,ASD儿童对不同抽象度情绪面孔的首进入时间和首注视时间与TD儿童无异,但注视次数和总注视时间显著少于TD儿童,即ASD儿童觉察面孔所需时间与TD儿童无差异,但对面孔的注视少于TD儿童;(2)在外显任务中,行为结果与实验1类似,分析眼动结果发现ASD儿童对不同抽象度情绪面孔的首进入时间显著长于TD儿童,但二者的首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总注视时长均无显著差异,这提示面孔情绪识别时,ASD儿童需要比TD儿童更长的时间来觉察面孔,但总体而言二者眼动模式类似;(3)两种任务中,ASD儿童和TD儿童均表现出对眼部区域的注视次数和总注视时间大于嘴部区域,即相比于嘴部,两类儿童更喜欢注视眼部区域。本研究结果表明,ASD儿童和TD儿童对不同抽象度情绪面孔的加工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1)自然观看面孔时,ASD儿童相较于TD儿童对不同抽象度情绪面孔的觉察速度相当,但对面孔的注视兴趣较弱;(2)面孔情绪识别时,ASD儿童与TD儿童眼动模式类似,但表现出较弱的面孔情绪识别能力;(3)面孔情绪识别时,随着面孔抽象度增加,ASD儿童和TD儿童的面孔加工能力越来越好,但真人面孔和低抽象度卡通面孔间无显著差异;(4)面孔情绪识别时,ASD儿童和TD儿童均表现为对积极情绪面孔的识别最优,平静情绪次之,消极情绪最差;(5)无论在自然观看面孔还是面孔情绪识别时,ASD儿童和TD儿童均表现出眼部偏好,且可以根据不同面孔抽象度和情绪类型进行眼动策略调整。依据多级整合模型,本研究结果提示ASD儿童的面孔表情表征可能相较于TD儿童较不明晰,更不成熟,且其表征发展在不同情绪类型间存在差异。据此,建议教育者可关注ASD儿童表情表征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采用较高抽象度的卡通面孔对ASD儿童的面孔加工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