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太原卫校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特点,并通过对其当前的精神卫生状况及社会生活背景的调查分析,探讨影响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方法: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于2004年12月—2005年1月对太原卫校的2502名在校学生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1、心理障碍检出率SCL-90因子分≥3的学生有649名,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7.7%。检出率在性别、生源地、成长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于女生(χ~2=3.919,P<0.05);不同来源地的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8.008,P<0.01),发生率最高的是大同(37.7%),最低的是阳泉(22.0%);农村和县镇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χ~2=31.728,P<O.001),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χ~2=19.611,P<O.001)。另外,出生时足月、顺产、从小身体健康的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低于出生时不足月、难产、从小体弱多病的学生(P<O.05);上过幼儿园的学生的发生率低于没上过的学生(χ~2=4.960,P<O.05);兴趣爱好越多,发生率越低(χ~2=7.899,P<0.05);自我评价越高,发生率越低(χ~2=22.110,P<0.001);父母的健康状况越差、一年的得病次数越多、程度越重、对学生的影响越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越高(P<0.001);学生与父母的关系越好,心理障碍发生率越低(χ~2 =45.862,P<0.001);个性内向、不稳定、精神质的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高。2、学生心理障碍类型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的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χ~2强=7.18,χ~2精=6.86,P<0.01);在不同年级之间,一年级的恐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χ~2=6.85,P<0.05)。3、SCL—90各因子均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各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和全国中学生常模相比,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七个因子均分明显低于中学生常模(P<O.05),而在人际敏感、偏执的均分明显高于中学生常模。男生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个方面的因子均分高于女生(P<0.05);非独生子女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得分都明显高于独生子女(P<O.001);出生时不足月的学生在躯体化和偏执两个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足月学生(P<O.01);出生时难产的学生在躯体化和偏执两个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顺产学生(P<O.05);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在抑郁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上过的学生(P<O.01);体弱多病的学生在九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身体健康的学生(P<O.01);农村和县镇的学生八个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城市学生(P<O.01);兴趣爱好越广泛,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因子得分越低(P<O.05);对自己评价越低,九个因子得分越高(P<O.01);与父母相处融洽的学生九个因子的得分明显低于与父母相处不好和很差的学生(P<0.01)。4、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源地大同、成长地农村、县镇、与父母的关系差、N、P六个因素进入模型。结论: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是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