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承包商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参与国际总承包市场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国际总承包市场竞争环境激烈,承包商对承接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认知有限,导致风险预估不足,项目合同价往往不及预期。加之 EPC 总承包是国际上最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被应用在各类别的项目中。而对于国际 EPC 项目承包商来说,如何确定项目风险大小,有效管理风险,不仅关乎到单个项目的整体效益,还关乎到整个总承包企业发展和生存。 首先,本文在阐述了 EPC 项目风险相关理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后,借鉴国内 EPC 项目风险因素基础上,综合文献资料、历史工程实践资料等,利用鱼骨图法理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识别,同时采用其他方法(头脑风暴法等)对潜在的风险因素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最后形成包含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管理因素、财务因素、人力因素、技术因素8个一级指标,气候与环境、地质地理风险、不可抗自然灾害等 28 个二级指标的国际 EPC 项目风险风险指标体系。 其次,兼顾ANP和灰色聚类法的优点,构建ANP-灰色聚类法的评价模型,用于国际EPC项目风险的评价。该模型通过ANP法计算风险因素的加权超矩阵,灰色聚类法计算白化权值,将两者结合得到风险因素关于不同灰度的综合聚类系数。 最后,将ANP-灰色聚类法评价模型应用于坦桑尼亚SD项目中,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整体的风险评价结果为“较高”,须重点关注的具体风险因素为气候与环境、通货膨胀风险、物价变动风险、社会治安状况、征地拆迁风险、政府廉洁效率,与实际情况一致,可见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