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普遍存在早期变形裂缝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国内外主要侧重于研究素混凝土材料的自由收缩变形性能,然而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是以配筋构件的形式,处于受钢筋、模板、相邻构件约束的作用下,其收缩变形性能与自由收缩相比有较大差异。由于施工期混凝土力学、变形性能及约束程度均具有时效特性,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早期约束应力的理论计算不易实现。开展施工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约束收缩变形性能的研究,实现早期约束应力的计算有助于为早期开裂的准确预测与裂缝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论文在总结国内外早龄期混凝土性能、施工期混凝土结构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单一方向变形起主导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为研究对象,依托重庆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等实际工程,采用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分析、室内和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系统地开展施工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约束收缩变形性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施工现场,对钢筋混凝土墙板类构件早期裂缝综合控制措施进行应用研究。论文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如下:①根据混凝土构件施工早期单一方向主导的开裂模式,提出钢筋—混凝土—周边约束(模板、相邻构件)组合体系,分别建立端部约束、周边连续约束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模型,分析收缩、温度变形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构件约束变形性能,建立包含钢筋作用的混凝土约束应力计算方程。定量研究了钢筋约束、周边约束对混凝土早期应力的影响。基于增量迭代理论,建立了混凝土徐变效应下应力—应变时程关系。②改进自由收缩试验模具,选取工程实用配合比,模拟接近实际构件不完全约束情况下的变形受力状况,研究不同配筋混凝土构件在标准状态下早期约束收缩性能。详细测量了浇筑至28天时段内混凝土约束收缩性能,获得了纵向钢筋约束条件下混凝土早期(特别是浇筑后3天时段)收缩变形的变化规律,明确了钢筋对混凝土早期收缩的约束效应,并分析了配合比参数、配筋特征等因素对混凝土早期约束收缩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约束度与配筋之间的定量关系。③基于国内外混凝土性能估算模式,研究了早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时变规律,开展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预测。通过分析早期混凝土自由收缩发展速率,提出混凝土早期自由收缩估算建议公式。根据素混凝土和配筋混凝土的对比收缩试验结果,提出配筋混凝土早期约束收缩估算建议公式。建立混凝土在收缩拉应力作用下早期徐变系数计算公式,利用增量迭代算法,实现对钢筋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自生拉应力和早期受拉徐变的量化计算。④选取实际工程典型单向收缩构件,进行施工期混凝土构件早期约束收缩性能的原位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浇筑初期至28天混凝土内部温度、钢筋与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时程发展曲线,得到混凝土实体构件在早期收缩作用下应力发展及变形分布特征演化规律。结合周边连续约束组合体系在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模板、相邻构件约束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的影响,初步确定了模板与混凝土的水平阻力系数。通过混凝土及钢筋应变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连续约束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分析模型、约束应力理论计算方程的合理性。⑤结合工程实践,根据原位试验相关研究成果,建立施工期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综合防治的总体思路。提出早期防裂重点控制时段,定量评价拆模、洒水养护等对混凝土构件应力应变的影响,提出混凝土结构早期防裂的施工措施及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