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锥体束CT图像比较骨性Ⅲ类高角患者中下颌偏斜者与不偏斜者之间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差异,初步探讨下颌偏斜对骨性Ⅲ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治疗后的锥体束CT图像,探讨正颌手术治疗下颌偏斜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选择2016年~2018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符合条件的骨性Ⅲ类高角患者30名,其中下颌不偏斜(d≤2mm)和下颌偏斜(d>2mm)者各15名。第二部分:选择2015年~2018年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符合条件的骨性Ⅲ类高角患者29名,其中下颌不偏斜者13名,下颌偏斜者16名。利用测量软件MIMICS 20.0对锥体束CT图像中上气道各分区长度、横截面积、横截面形态、体积及舌骨的垂直向和水平向位置进行测量,用SPSS 20.0软件,对两部分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骨性Ⅲ类高角患者中下颌偏斜组口咽下界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横截面积、口咽和喉咽的体积以及总体积明显小于下颌不偏斜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下颌不偏斜组相比,下颌偏斜组中舌骨垂直向位置指标T-Y变大,水平向指标T-X变小,但无统计学意义。2.骨性Ⅲ类高角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手术后上气道及舌骨的变化:鼻咽下界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增大;口咽下界的横截面积、体积以及总体积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舌骨的指标T-Y变大,T-X变小,但无统计学意义。3.下颌偏斜组与不偏斜组患者正颌手术后上气道及舌骨变化量比较:术后口咽下界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在下颌偏斜组增大,而下颌不偏斜组减小;口咽和喉咽下界的横截面积、体积以及总体积下颌不偏斜组术后减小更明显;下颌不偏斜组的舌骨指标T-Y变大和T-X变小更明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骨性Ⅲ类高角患者中下颌偏斜使上气道口咽下界横截面形态更趋向于椭圆形且横截面积缩小,口咽和喉咽体积减小,从而造成上气道中下段缩窄。下颌偏斜者舌骨的位置有向后下移动的趋势。2.骨性Ⅲ类高角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手术后,鼻咽下界横截面有向圆形变化的趋势;口咽下界横截面积、体积以及总体积均显著减小;舌骨有向后下方移动的趋势。3.骨性Ⅲ类高角患者中下颌偏斜的纠正对下颌偏斜以及正颌手术后造成的口咽下界横截面的缩窄以及口咽、喉咽体积的缩小有一定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