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组活动是第二语言课堂里常见的学习和操练形式,课堂分组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在交流和合作中目的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分组活动是以合作学习的理念为指导的,然而单纯的合作学习模式很难在语言课堂上得到彻底的施行,因此这篇论文试图从合作学习的理论入手,考察汉语课堂分组活动中学生在合作性方面的表现,分析分组活动中哪些因素影响着学生合作性的发挥,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产生影响,以及具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论文首先对在华从事汉语教学的师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汉语课堂分组活动的现状,以及师生对分组活动的活动类型、分组形式、教师作用等方面的看法,从而确定课堂观察的重点。然后进入汉语课堂实地观察了汉语水平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班的九次活动,参照约翰逊兄弟的合作学习五要素,考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积极互赖、直面互动、个体责任、社交技能、小组反思五方面的表现,从而评价活动类型、分组形式、教师作用对学生合作性表现的影响。综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论文结论如下:一,学生和教师都普遍肯定课堂分组活动对汉语学习的作用,学生们也普遍认同组员在分组活动中的合作性表现。二,学生在分组活动类型上没有明显偏好,但课堂上最经常组织的活动类型是角色扮演。学生的合作性表现在分组活动表演阶段比准备阶段好,在竞争性对抗性活动中比一般性活动好。三,3-6人的小组是课堂分组活动中最常见的,三人左右的小组中成员合作性表现最好。四,小组成员的语言水平是分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很关注的因素。性别和国籍不同的组员间合作性表现最好,年龄和语言相仿的组员间合作性表现最好。五,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教师在分组活动中的作用很重要,体现在活动前的任务布置,活动中的帮助指导、监督规范和活动后的总结学习方面,但是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变化,教师作用体现的重点有所不同。基于上述结果,研究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视情况选取更为丰富的活动类型,重视活动的准备阶段,适当加入竞争性对抗性因素,尽量控制小组人数,综合编排小组成员,调节学生的语言差异,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各方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