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体系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基于金融机构层面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问题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国外研究主要分为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两个方面,国内研究集中在货币供给的实证研究和货币需求函数。本文从微观角度去研究货币创造的内在机制,从中国现代金融机构:货币当局、存款性公司、其他存款性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人手,考察各类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理论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基础货币结构分析,得出央行通过准备金率对于货币供给的控制具有被动性,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扩张具有刺激作用,加速了货币供给的增长;第二部分着重对存款性公司和其他存款性公司决策模型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类金融机构的决策能力提升,通过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方法绕开金融监管,释放出更多的货币创造力。实证上,通过建立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乘数的协整方程,检验出同业收益率和市场利率对货币乘数具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存款性公司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发展改变了货币创造的内在机制。本文的研究剖析了现行制度下的货币创造过程,揭示了中国金融的制度问题,建议决策者推进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金融制度,才能彻底解决中国的货币问题。  本文主要内容结构如下:  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目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框架,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一章对中国货币体系的简单介绍,包括中国货币口径和中国现代金融体制框架;第二章对货币供给最基础的两个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展开讨论,发现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量的贡献度在不断上升;第三章是对货币当局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分析,得出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控制具有被动性;第四章是对存款性公司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研究。通过建立存款性公司决策函数来解释现代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的内在机制;第五章为实证部分,通过协整检验找出对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乘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印证理论结果;第六章为结论,归纳本文主要结论,并且提出政策意见,以及提出一些延伸性的研究内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