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多巴胺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肠道多巴胺受体在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2)比较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多巴胺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关系,为临床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进后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造成大鼠中度脑损伤建立脑外伤大鼠模型。首先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外伤组、多巴胺组、拮抗剂组,分别于脑外伤第3、7天取肠黏膜组织、尿液、脏器组织等标本。通过测量大鼠的体重,用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测定肠黏膜的通透性,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用脏器组织中大肠杆菌菌落数测定细菌易位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黏膜多巴胺受体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大鼠肠黏膜多巴胺受体表达的mRNA和蛋白水平,以此观察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多巴胺受体表达的变化。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脑外伤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组、益生菌组、联合组,给予营养支持。分别于脑外伤第3、7天留取标本,采用上述方法观察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对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多巴胺受体表达的影响。收集各组资料,主要采用均数±标准差、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SNK-q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1)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尿中L/M比值存在差异(F=67.155,P<0.01;F=564.713,P<0.01),脑外伤组、多巴胺组和拮抗剂组大鼠的L/M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脑外伤组相比,多巴胺组与之比较无差异(P>0.05),而拮抗剂组则较之有所降低(P<0.01);与第3天比较,第7天对照组(t=1.152)、脑外伤组(t=0.878)和多巴胺组(t=0.780)的L/M比值无差异(P>0.05),拮抗剂组比值则下降(t=2.84,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脑外伤组和多巴胺组大鼠在第3天,肠黏膜绒毛完整性被破坏,绒毛间质疏松、肠绒毛排列极不规则,绒毛上皮坏死脱落,上皮层与固有层可见分离;第7天,肠黏膜上皮出现变性萎缩,绒毛变矮,间距增宽。但拮抗剂组大鼠绒毛变化较脑外伤组和多巴胺组程度为轻,只有轻度水肿。(3)脑外伤组大鼠肠、肺、肝、脾、肾等脏器中均检测出大肠杆菌,各组大鼠在肠、肝、脾、肾等脏器中的大肠杆菌的菌落数比较组间有差异(P<0.01)。2.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多巴胺受体表达水平上调:(1)脑外伤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破坏,可见大量的棕褐色阳性反应产物,随着时间的增加,棕褐色阳性反应产物也有所增加;多巴胺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基本完整,但可见大量的棕褐色阳性反应产物;拮抗剂组大鼠第3天肠黏膜上皮细胞可见大量的棕褐色阳性反应产物,但第7天棕褐色阳性反应产物有所减少。(2)各组大鼠肠黏膜DRD1和DRD2表达的mRNA水平的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脑外伤组、多巴胺组和拮抗剂组的DRD1和DRD2表达的mRNA水平均升高(P<0.01),与脑外伤组相比,多巴胺组受体的表达mRNA水平无差异,拮抗剂组则较前两组有所降低。WB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其中,脑外伤组和多巴胺组表达DRD1和DRD2的条带亮度无明显差别,拮抗剂组条带亮度则有差异。3.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方式有助于改善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1)脑外伤后各组大鼠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但各组间大鼠体重存在差异(F=6.30,P<0.01),与对照组比较,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组大鼠的体重均有所增加(P<0.01)。(2)脑外伤第7天,各组大鼠肠黏膜L/M比值存在差异(F=432.472,P<0.01),添加了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组大鼠肠黏膜L/M比值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其中益生菌组大鼠L/M比值要低于其他营养组(P<0.05)。(3)HE染色结果显示,添加了不同营养素的各组大鼠较脑外伤组的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4)脑外伤第7天各组大鼠肠、肺、肝、脾、肾等脏器中均检测出大肠杆菌,在肠、肺、脾、肾等脏器,各组大肠杆菌数比较组间有差异,均少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和联合组检测出在肠道的菌落数要少于肠内营养组和谷氨酰胺组(P<0.01)。4.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方式可使肠黏膜多巴胺受体表达水平下调:(1)脑外伤第7天,各营养组大鼠肠组织棕褐色阳性反应产物有所减少。(2)各组大鼠肠黏膜DRD1和DRD2表达的mRNA水平的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各营养组的DRD1和DRD2表达的mRNA水平均下降(P<0.01);各营养组的DRD1表达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益生菌组和联合组大鼠肠黏膜的DRD2表达mRNA水平较肠内营养组和谷氨酰胺组有所下降(P<0.01)。WB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下调,表达DRD1和DRD2的条带亮度无明显差别。结论:(1)脑外伤可导致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升高,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等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以及发生脏器组织细菌易位等现象,表明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2)脑外伤大鼠肠道多巴胺受体的表达水平增加,说明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肠道多巴胺受体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3)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能够减缓脑外伤大鼠体重的下降趋势,阻止脑外伤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增加,减轻脑外伤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的损伤,对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在减缓脑外伤大鼠体重下降趋势以及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方面各有优势,这可能与不同营养素对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不同机制有关。(4)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能下调肠道多巴胺受体的表达水平,通过减少多巴胺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对肠黏膜屏障功能起到保护作用,这可能是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制剂改善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之一,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与护理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