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围产期保健技术水平的提高、辅助生育技术的改进及新生儿监护室水平的发展,新生儿成活率明显提升,同时听力损伤、视觉障碍、智力低下、脑瘫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国外研究表明,每1000名健康新生儿中就有1-3名出现听力损伤,而重症监护室听力损伤发生率高达2%-4%。婴儿时期听力损伤若不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则患儿接受不到外界语言的刺激,影响语言交流,久而久之造成沟通障碍,甚至造成聋哑,且智力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早期的听力损伤不易发现,容易错过干预治疗的关键时期,对患儿自身造成无法弥补的健康损害,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故探讨引起婴儿早期的听力损伤的因素,并着重分析其与听力损伤的相关性,对于听力损伤的预防、干预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家长们的重视,婴儿早期听力损伤因素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焦点,而以往听力损伤比较繁琐的诊断程序有可能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婴儿早期听力损伤的诊断很有意义。故本文通过对婴儿早期听力损伤的因素分析并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婴儿早期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对于婴儿早期听力损伤的诊断、干预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因评估神经发育需完善听力检查的500例患儿,其中确诊听力损伤249例,作为病例组:男187例,女62例,男:女约为3:1,年龄为1月龄至8.5月龄,平均年龄为(3.4±0.5)月龄;余251例听力正常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3例,女88例,男:女约为1.9:1,年龄为1月龄至7.8月龄,平均年龄为(2.8±0.4)月龄。两组患儿均排除中耳疾病史、颌面部畸形、聋哑家族史等,其性别、年龄、出生地点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筛查与诊断标准: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用于听力的筛查;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用于听力损伤的确诊;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 AERP)用于了解低频区听力,弥补ABR对反应低频区听力的不足。测试结果判定:双耳均通过为通过,双耳不通过或一耳不通过均为不通过;当只有单耳听力损伤时或两耳听力损伤程度不一时,以较重侧为准。参照WHO(1997)标准,在测试的正常值基础上进行校正后,以ABR波V波反应阈>30dBnHL作为听力异常的标准,将听力损伤程度分为4个标准:轻度(V波反应阈31-50dBnHL),中度(V波反应阈51-70dBnHL),重度(V波反应阈为71-90dBnHL),极重度(V波反应阈≥91dBnHL)。3制定调查表: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出可能与听力损伤相关的因素,制定婴儿早期的听力损伤情况调查表。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L数据库,并对各研究变量进行赋值。本课题相关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1)对婴儿早期听力损伤所收集的资料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然后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与听力损伤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其优势比(OR)。(2)多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a=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对婴儿早期听力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其高危因素依次为巨细胞病毒感染(OR值3.589)、缺氧窒息史(OR值3.129)、早产(OR值2.441)、母孕期疾病(OR值2.178)、高胆红素血症(OR值1.856)。2听力损伤程度构成比:249例听力损伤患儿中,其中轻度听力损伤占47.0%,共117例,中度听力损伤为27.7%,共69例,重度听力损伤为18.1%,共45例,极重度听力损伤为7.2%,共18例。3不同胎龄的患儿听力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62,P<0.05),且胎龄愈小,听力损伤程度愈重。结论1.高胆红素血症、母孕期疾病、早产、缺氧窒息史、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儿早期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并且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听力损伤关系最密切。2.早产儿听力损伤程度与胎龄有较大的关系:胎龄愈小的患儿,听力损伤程度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