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冠心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每年都有超过1,000,000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虽然术后只有1%-2%的病人发生并发症,但是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有35%-40%的病人在六个月内发生再狭窄。在血管成形术中使用支架也只能将再狭窄的发生率下降到22%-32%。因此,再狭窄是限制血管成形术应用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独立实验来寻找降低血管内再狭窄的方法,可是到目前为止,除了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对抑制再狭窄有显著的疗效,其它的方法(包括药物)都没有明显疗效。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初期的临床研究表明血管腔内用发射β射线或γ射线的核素近距离照射能有效抑制内皮增生,进而降低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将核素传递到冠状动脉的技术有放射性支架、放射性液体球囊和以导管为基础的放射性线源/籽源等。 冠状动脉的病变厚度一般在1-3mm之间,腔内近距离照射的有效照射范围也应在此之间。距离放射源如此近(数量级是mm)的剂量分布到目前为止知道的很少。而估算这段距离内的剂量分布对冠状动脉腔内近距离照射的能否正确应用非常重要,它能够更好的分析近距离照射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结果,帮助我们发展更好的临床设备,因此,剂量分布估算是近距离腔内照射最基本的一步。 本文研究了(32)~P、(103)~Pd、(90)~Y、(188)~Re和(192)~Ir这些可能用在血管内近距离照射的核素在血管组织中产生的剂量分布,以及临床应用时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液体球囊中的气泡问题、导管内放射性液体对正常组织的照射、以导管为基础的线源/籽源偏离中心和源错位问题。最后用VB语言开发了一个能应用于临床,名为“冠状动脉腔内近距离照射治疗计划”的实用程序。 我们对(103)~Pd放射性支架和(32)~P液体球囊分别用实验模拟测量、解析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