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大转型。以前相对静止的社会向高度流动的社会转变,而且市场经济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起作用,使得社会迅速分化出不同阶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国家、政府和社会所赖以支持的基本价值观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国家组织社会的资源与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保护社会成员免遭社会风险的机制也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在社会利益分化基础上的社会整合机制还没有很好的形成。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其内容针对由上述变化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诸如: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并没有消灭贫困。相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等等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不安定事件时有发生。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原有的观念已无法满足,需要进行理论创新,重新发掘一套可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理论。而要有理论的创新,就必须解放思想,但思想形式并不是凭空而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已有的思想资料出发。中国自近代,尤其“五四运动”以来,思想理论资源大体来源于西方,只是近几年来,社会公众才逐步摆脱对传统思想资源的鄙夷态度。其实,只要回顾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就可以发现“小康’,、“和谐”、“义利”这些词语不仅出自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更有意义的是,他们的智慧结晶确立了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本文所研究的义利思想,也称义利观或义利之辨,是一个贯穿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始终的基础问题,先秦时期围绕义利思想的争论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这种思想的研究和评论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共同目标的当代中国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写作背景就基于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探讨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历史起源与基础。因为每个思想的产生,必定是站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诞生的。我们在要对一种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之前,就有必要对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充分了解。第二部分主要就是具体的阐述先秦时期,孔、孟、荀各家的义利观思想。站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之下,以一个客观的视角,审视儒家典藉,对其进行新的归纳与整理,尝试找到新的研究线索。第三部分就是把孔、孟、荀的义利观思想与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进行创新和融合。唯有把古代思想与当代相结合,其思想才能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