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技术具备众多优势,如分辨率、分析速度、灵敏度等高效、选择性良好、样品消耗少、仪器小型易操作、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泛等等,这些优势使得CE-ECL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生物分析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精胺是多胺的一种,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且对其本身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蓝莓花青苷因其丰富的药理保健作用也倍受青睐。本文基于CE-ECL技术对含氮基团的胺类物质在检测方面的特有优势而建立了针对果蔬中精胺的分析检测方法,同时研究了精胺对蓝莓生长发育以及采后保鲜贮藏期间部分指标和功能性成分的影响。旨在为蓝莓花青苷的积累,为蓝莓果实的品质提升作出详细的理论基础。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水果中精胺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利用CE-ECL测定水果中精胺的含量,在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下,结果显示:精胺标准溶液在2×10-43×10-1 mmol/L浓度范围内与ECL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1114.2 c+99.41,相关系数r=0.9996(n=5),检出限(S/N=3)为9.9×10-5 mmol/L。将该方法用于桑椹、苹果和草莓3种样品中精胺的分离检测,结果均含有精胺。桑椹、苹果和草莓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101.2%、99.0%100.8%和100.6%106.0%。该方法具有分离高效、时间短、易上手操作、灵敏度高、成本低且样品损耗量少等特点。(2)研究了蓝莓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精胺与其保鲜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相关性分析。以不同生长时期的“佐治宝石”蓝莓果实为试材,检测其保鲜和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内源精胺的含量。结果表明:首次发现了蓝莓果实内源精胺随着发育期下降的变化规律。蓝莓果实的内源精胺与硬度、可滴定酸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呈显著负相关。蓝莓果实的内源精胺与SOD、PPO、POD活性、总酚、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内源精胺与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对花青苷的影响与前人研究相矛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后续的基因组和代谢组研究指明了方向。(3)研究了外源精胺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对蓝莓果肉精胺和果实花青苷、总酚、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杰兔、园蓝、蓝沙、红宝石”四个品种的蓝莓为研究对象,0.3 mmol/L、0.9 mmol/L、1.5 mmol/L 3个浓度的外源精胺及0℃、4℃、20℃3个贮藏温度处理,检测不同条件下蓝莓果实中花青苷、总酚、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周期的延长,内源精胺含量整体降低,且在第一个周期迅速衰减至正常水平。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内源精胺含量的衰减缓慢。贮藏后期,0.9 mmol/L外源精胺处理组的蓝莓内源精胺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有效减缓蓝莓内源精胺的降低。其他三个品种(园蓝、蓝沙、红宝石)的变化规律均与杰兔蓝莓相似。可见,外源精胺对内源精胺的影响是十分明确的,外源精胺对蓝莓花青苷、总酚和类黄酮的影响与其品种和贮藏温度关联性密切。推测精胺对蓝莓花青苷、总酚和类黄酮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关系,可能是通过糖代谢间接影响的。这些研究为后续具体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