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葵胶囊是从黄蜀葵花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胶囊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类慢性肾脏病。但现行工艺得到的浸膏中间体吸湿性强,而且黄葵胶囊的服用剂量大(一天3次,一次5粒),因此本课题对黄葵胶囊进行二次开发,目的是有效改善浸膏吸湿性,降低服用剂量同时不影响药效,得到的产品命名为黄葵活性部位胶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工艺研究、质量标准制定以及黄葵活性部位胶囊与原产品的相关对比研究。1文献研究研究了黄蜀葵花中的化学成分,黄葵胶囊的临床应用以及活性部位的作用机制,研究了黄葵胶囊的制备工艺。2工艺研究2.1优化了原工艺的提取过程,以总黄酮、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的含量为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的条件为:20倍药材量的72%乙醇提取66min,提取2次。2.2将原工艺中冷藏48h后刮油脂、调PH来除杂的工艺改成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以总黄酮、其中5种物质的回收率和总黄酮的纯度为指标,正交法进行优化,结果为:上样量为10倍柱体积(BV),上样流速为1BV/h,上样液PH为4.17,上样液总黄酮浓度为4.23mg/mL,乙醇浓度70%,乙醇洗脱流速为1BV/h,除杂洗脱条件为5BV水+3BV5%醇,乙醇洗脱体积为7BV。2.3将原工艺中辅料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了更改,以吸湿率和辅料总用量为指标,正交法进行优化,结果为:加入15%磷酸氢钙和3%微粉硅胶。3质量标准制定3.1将现行标准中薄层鉴别进行优化,以含水80%微乳溶液、甲酸、乙酸乙酯按9:1配制展开剂,能鉴别出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三个点。3.2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溶出度检查,以0.5%SDS水溶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75r/min,在45min时取样,溶出率不低于85%。3.3将现行标准中含量测定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总黄酮以及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及其标准。3.4增加了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测定。4黄葵活性部位胶囊与原产品的对比4.1生物有效性对比:用总黄酮部位浸膏、公司现浸膏以及纯化过程的除杂部位浸膏分别治疗阿霉素肾病SD大鼠,以24h尿蛋白量、尿NAG酶活力、尿素氮、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值作为指标,结合病理切片研究,结果发现总黄酮部位与现浸膏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并且剂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好,而除杂部位浸膏并未表现出治疗作用。4.2总黄酮含量的对比:优化了提取过程后,总黄酮的提取率从4.08%左右提升到了 6.3%左右;得到的干浸膏中,原浸膏中总黄酮占13%,而黄葵活性部位浸膏占58%。4.3吸湿性对比:将公司的现浸膏与黄葵活性部位浸膏进行对比,在相对湿度92%的环境下,168h时原浸膏吸湿率为48.6483%,而黄葵活性部位浸膏吸湿率为17.0422%,其吸湿性显著改善。4.4溶出度对比:将原制剂中硬脂酸镁改成了微粉硅胶后,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溶出速率变快。4.5服用剂量对比:日服生药量为30g黄蜀葵花,现市售胶囊为0号胶囊,每天3次,每次5粒,而黄葵活性部位胶囊为1号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5创新点5.1优化了提取工艺,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过程,更改了辅料,使得总黄酮含量提高,吸湿性明显改善,溶出速率加快,而且服用剂量显著降低。5.2建立了中间体-成品的质量标准,优化了薄层鉴别,增加了溶出度检查,也增加了总黄酮以及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5.3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显著改善了浸膏的吸湿性,降低了胶囊的服用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