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华山松主要小蠹消化酶代谢与营养利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orce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是秦岭巴山森林生态系统内最重要的蛀干性森林害虫,主要入侵危害30年以上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并在共生真菌(秦岭细粘束孢Leptographium qinlingensis Tang et Chen)的协同作用下,克服健康华山松树脂、生理生化和结构抗性,诱发次期性小蠹虫的集中入侵危害,导致秦岭巴山林区大量健康华山松的死亡,直接威胁秦岭巴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应用生化研究方法,研究了华山松主要成灾性小蠹虫——华山松大小蠹(D. armandi)、松六齿小蠹(Ips acuminatus Gyllenhal)和油松四眼小蠹(Polygraphus sinensis Eggers)酶代谢的差异,温度对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与幼虫酶代谢的影响,以及华山松大小蠹营养的利用,旨在揭示华山松大小蠹与其他小蠹虫酶代谢与营养利用的差异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对3种小蠹虫消化道分泌的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比较,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华山松大小蠹>油松四眼小蠹>松六齿小蠹;淀粉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华山松大小蠹>松六齿小蠹>油松四眼小蠹;纤维素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松六齿小蠹>油松四眼小蠹>华山松大小蠹;脂肪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华山松大小蠹>油松四眼小蠹>松六齿小蠹。2.温度对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与幼虫消化道分泌的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华山松大小蠹幼虫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0℃,成虫25℃;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成虫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25℃;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成虫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成虫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25℃。3.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物质的利用具有选择性,其中对还原性糖的利用率>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粗纤维>淀粉>粗蛋白;对健康华山松韧皮部中游离态氨基酸的分析表明,华山松韧皮部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华山松大小蠹必需氨基酸8种;华山松大小蠹对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内的Na、K、Ca、Mg、Fe 5种元素需求量较大,其中对K元素的需求量最大;对Cu、Mn、Zn 3种元素需求量较小;同时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对健康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内营养物质的分解有利于华山松大小蠹营养的利用。4.人工饲料对秦岭华山松主要小蠹的饲养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小蠹虫成活率不同。在5种人工饲料中只有WⅡ的饲养效果最佳,但是人工饲料的污染是小蠹虫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出秦岭华山松3种小蠹虫消化道分泌的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有效利用不同抗性阶段寄主华山松营养具有密切的关系,温度是影响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与幼虫消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而且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内的还原性糖、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粗纤维、淀粉和Na、K、Ca、Mg、Fe、Cu、Mn和Zn元素需求量不同。对进一步探索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对寄主华山松营养利用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华山松大小蠹的人工饲料饲养和华山松小蠹可持续控制新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黄柳是浑善达克沙地的一种重要的乡土固沙先锋植物。本文应用春秋两季所采黄柳苗条,采用不同的插条长度、栽植密度、设置规格和设置季节,在浑善达克沙地沙丘不同部位,对黄柳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是城市绿化和运动场建设中备受重视的冷季型草坪草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气候过渡带地区,匍訇翦股颖的绿色期较长,但由于其耐寒不耐热,夏
本文以神府-东胜煤田补连塔矿覆沙区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以采煤塌陷对风沙活动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2年系统的野外风沙观测和采样分析,初步对地表塌陷特征及粒度变化对风
人工林是人为控制下形成的生物群落,与天然林相比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退化与否、林下植被是否具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和人工林的生长状况是人工林生态
通过对云南省永仁地区油橄榄园进行的覆盖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后油橄榄园土壤温度、水分、理化性质、油橄榄树树体营养生长的变化等,结果表明:   (1)覆盖对土温变化的调
为了进一步了解辐射对唐菖蒲M2代品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将5个辐射剂量组的唐菖蒲“豪华”“江山美人”“新秀”3个品种M2代种球植入大田,观察测定各项形态指标,并将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树种之一,已成为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杨树是继拟南芥和水稻之后,第三个测定全序列的植物,并且是第一个测定全基因组序列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摘 要】实验教学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力求使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 课程 实验教学 改革  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人们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递等操作。随着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其知识本身,还存在于它的历史之中,数学发展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人教版的新教材中增加了数学史的内容,力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文化传播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多角度的创造条件,融入数学史,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笔者长期的理论
期刊
【摘 要】学校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学校德育应该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新时期要求德育应树立“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前那种在教育工作中“只见物不见人”的异化现象。本文主要就当前学校德育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学校德育工作“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德育 以生为本 策略  学校德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