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研究表明,在美国,自我报告羞怯的成人百分比正在逐渐增加,接近50%。在日常生活中,羞怯这个词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不自在的感觉。如果羞怯程度适当并主要针对特定的情境,可视为一种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羞怯的程度过高或泛化,就是严重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生活以至身心健康。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工作者对个体的羞怯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个体羞怯反应可以表现在认知、情绪等不同的方面,并且与人际情境觉察能力存在密切关系。具体而言,高羞怯个体一般谈话缺乏自信,对社交能力的自我评定较低,并且还会导致更多的消极情绪。然而,在强调集体主义的中国,个体的羞怯表现以及其对其他因素的不良影响可能与西方有所不同,但至今尚缺乏研究。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羞怯问题的研究做详细的文献综述,同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并以中国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两项实证研究(具体见下)。通过对本研究的结果和西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以期探明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羞怯问题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一以中国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Henderson的大学生羞怯量表进行修订。研究二以大一、大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中国大学生羞怯的结构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进一步探讨在校大学生自尊水平、孤独程度和人际情境觉察能力与大学生羞怯的关系。上述两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修订后的大学生羞怯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大学生羞怯的结构包括:寻求赞成、自责、对拒绝的恐惧和表达的自我限制4个维度。3大学生在寻求赞成和羞怯总分方面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在对拒绝的恐惧和表达的自我限制方面存在显著城乡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自责上存在显著差异;担任班级职务的大学生与不担任班级职务的大学生在自责、对拒绝的恐惧、表达的自我限制和羞怯总分方面的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羞怯表现依次为寻求赞成、对拒绝的恐惧、自责、表达的自我限制。5大学生羞怯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以上三者具有显著预测作用。6大学生羞怯与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和情感支持五种人际情境觉察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并具有显著预测作用。7大学生羞怯、自尊、孤独对人际情境觉察能力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并且羞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人际情境觉察能力比单独作用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