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兹拉·庞德眼中的中国——对庞德翻译中国古诗的后殖民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艾兹拉·庞德对美国诗歌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一名诗人,而且还是翻译家。国内外学者对庞德的翻译持两种态度:有人对他的翻译予以较高的评价,还有人则对他翻译的不忠实予以严厉的批评。本文并不打算对这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评论,也不打算判断庞德译文的优劣,而是将其放在更广阔的后殖民语境当中,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庞德的翻译进行分析。 本文共包括四个章节。既然庞德以诗人闻名,第一章自然有必要对庞德本人及其文学主张进行介绍。作为意象派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庞德制定了意象派三原则,后来他慢慢从意象主义转向旋涡主义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概念:音象,形象和义象。庞德最著名的翻译册子《神州集》是对十九首中国古诗的翻译。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庞德的翻译理论。作为北美翻译培训班代表之一,庞德并不赞同直译。根茨勒将他的翻译理论总结为“闪光的细节”。在翻译过程中,庞德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个别细节上,而不是文本的意义。此外,象形表意法对庞德的翻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章对后殖民理论以及后殖民翻译理论进行了介绍。作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跨学科,后殖民理论关注于后宗主国与后殖民地国家的文化、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后殖民翻译理论是后殖民理论在翻译上的运用,是伴随着翻译研究中多元系统论和文化转向而出现的。 第四章是整篇论文的核心,以多个后殖民翻译理论为背景,对庞德的《神州集》进行了分析。第一个理论是由巴西翻译家德坎波斯兄弟提出的“食人主义”,他们认为翻译是食人主义的一种形式,通过摄食而汲取营养。“食人主义”应用到翻译中,意味着“翻译是一种输血”。翻译家可以自己对原文进行创造,而不需要完全忠实于原文。庞德翻译《神州集》的动机就是从中国文学中“输血”。随着维多利亚式诗歌的衰退和对中国诗歌的发现,庞德从翻译中国古诗中找到了诗歌创新的出路。第二个理论是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论。翻译是对原文的改写,并且主要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影响。通过分析庞德在《神州集》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我们了解到这十九首诗歌的主题都是与当时的历史以及意识形态有关。庞德的诗学也是影响其翻译的很关键因素,同时,他的翻译也反过来影响其诗学。本文还以大量的例子来说明音象,形象和义象三概念对翻译的影响。第三个理论就是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尽管庞德很尊崇东方文化,但是其翻译中的“他性”还是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 在最后结论部分,本文作者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后殖民理论,东方与西方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权力差异或多或少会影响文化交流以及文学翻译。
其他文献
论文计由五个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对文中将要反复出现的关键性术语进行了哲学维度的定义并同时对弥尔顿研究与文学伦理学批评两个领域进行了文献综述,从而限定了讨论的范围
化工原理课程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起着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结合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实践,通过培养学生乐学的品质、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
文章通过对石油产品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针对目前的教学体系和学生状况所提出的新需求,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提出了一套针对性强、教学方法合理、有效
比对孙犁的和,会发现小说中有三处重要的虚构,一是对女性形象的美化,二是把战争时期的特殊生存状态改写为日常生活,三是设计了人物在建国后的重逢.这些虚构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伟大的黑人女作家。《紫色》是她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在父权制社会中寻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这部小说充满了沃克的女性主义观点。本文旨
本篇论文从修辞结构理论的角度对英汉叙述语篇组织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得益于语篇分析领域内先辈们的已有成果,获得启示,提出了三项假设。假设一:美国学者曼和汤姆森在对说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化工原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三类传递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分子传递定律、传递速率方程、边界层、膜模型、设备计
本论文的主旨是把詹姆逊在文学文化批评中发展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化,并且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论文开始部分介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批评氛围以及詹姆逊在当代文学文化批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