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艾兹拉·庞德对美国诗歌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一名诗人,而且还是翻译家。国内外学者对庞德的翻译持两种态度:有人对他的翻译予以较高的评价,还有人则对他翻译的不忠实予以严厉的批评。本文并不打算对这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评论,也不打算判断庞德译文的优劣,而是将其放在更广阔的后殖民语境当中,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庞德的翻译进行分析。
本文共包括四个章节。既然庞德以诗人闻名,第一章自然有必要对庞德本人及其文学主张进行介绍。作为意象派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庞德制定了意象派三原则,后来他慢慢从意象主义转向旋涡主义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概念:音象,形象和义象。庞德最著名的翻译册子《神州集》是对十九首中国古诗的翻译。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庞德的翻译理论。作为北美翻译培训班代表之一,庞德并不赞同直译。根茨勒将他的翻译理论总结为“闪光的细节”。在翻译过程中,庞德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个别细节上,而不是文本的意义。此外,象形表意法对庞德的翻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章对后殖民理论以及后殖民翻译理论进行了介绍。作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跨学科,后殖民理论关注于后宗主国与后殖民地国家的文化、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后殖民翻译理论是后殖民理论在翻译上的运用,是伴随着翻译研究中多元系统论和文化转向而出现的。
第四章是整篇论文的核心,以多个后殖民翻译理论为背景,对庞德的《神州集》进行了分析。第一个理论是由巴西翻译家德坎波斯兄弟提出的“食人主义”,他们认为翻译是食人主义的一种形式,通过摄食而汲取营养。“食人主义”应用到翻译中,意味着“翻译是一种输血”。翻译家可以自己对原文进行创造,而不需要完全忠实于原文。庞德翻译《神州集》的动机就是从中国文学中“输血”。随着维多利亚式诗歌的衰退和对中国诗歌的发现,庞德从翻译中国古诗中找到了诗歌创新的出路。第二个理论是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论。翻译是对原文的改写,并且主要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影响。通过分析庞德在《神州集》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我们了解到这十九首诗歌的主题都是与当时的历史以及意识形态有关。庞德的诗学也是影响其翻译的很关键因素,同时,他的翻译也反过来影响其诗学。本文还以大量的例子来说明音象,形象和义象三概念对翻译的影响。第三个理论就是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尽管庞德很尊崇东方文化,但是其翻译中的“他性”还是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
在最后结论部分,本文作者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后殖民理论,东方与西方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权力差异或多或少会影响文化交流以及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