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正变得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ZnO纳米粒子和ZnSe纳米粒子对淡水中的藻类植物—-水绵的影响。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ZnO纳米粒子和ZnSe纳米粒子.加入去离子水超声制成浓度不同的ZnO和ZnSe纳米粒子水溶液,再将其对水绵进行作用。要特别强调的是,ZnSe纳米粒子水溶液在制备成功后一定要密封,避光处理,目的就是防止ZnSe纳米粒子溶液的变性。结果发现在ZnO纳米粒子水溶液中培养的水绵,其形态和细胞结构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绵丝状体表面出现凹陷,断碎,细胞内部规整的螺旋绕生的带状叶绿体结构被严重破坏,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除观察到水绵的叶绿体发出的红色荧光外,在细胞壁处可见明显的浅绿色荧光。在ZnSe纳米粒子水溶液中培养过的水绵,在短时间内我们并未看到任何明显的变化,只有在更长的作用时间和更高的浓度下,才可观察到本来在溶液中分散良好的水绵个体粘连在一起,细胞内部规整的叶绿带变成了絮状物。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这种损伤作用也会加剧。作为对比,将水绵分别放入去离子水和不同浓度的ZnSO4水溶液中同时培养。结果发现去离子水中培养的水绵丝状体及叶绿体的螺旋形结构完整,未见有明显损伤。并且经醋酸处理后,细胞壁和螺旋形叶绿体带处亦未见绿色荧光。而在ZnSO4溶液中培养的水绵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醋酸溶液处理后,细胞壁及叶绿体带处均未见到浅绿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