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对于胎儿生长受限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lovey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胎儿生长受限(FGR)是一种严重危害胎儿生存质量的产科并发症,可引起围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升高,并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还可导致多种远期并发症。由于其原因主要与胎盘血流灌注不足有关,如何改善胎盘血流,增加胎儿氧供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标准肝素(UFH)及低分子肝素(LMWH)降低血液粘稠度及血管阻力,改善胎盘血流,从而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探讨肝素对孕妇脂代谢的影响是否与其疗效相关;通过与常规疗法对比评价肝素使用安全性;将UFH与LMWH对比了解后者是否更具优越性,从而探讨LMWH是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方法:2006年9月-2007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收治FGR7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标准肝素治疗组(UFH组)25例、低分子肝素治疗组(LMWH组)21例,平均孕周32±3周,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UFH组予标准肝素、LMWH组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每日1次,均以7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一周及终止妊娠前(1)监测宫高增长情况;彩超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及脐血流指标(S/D比值、PI、RI);(2)实验室检测血小板、血红蛋白、凝血参数、肝功能及血脂;(3)记录新生儿出生情况、畸形发生情况及出院转归。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处理,不同组各参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数间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NK)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UFH组与LMWH组治疗后平均富高增量及胎儿股骨长、头围、腹围增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肝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后,各组脐血流指标均下降,且两肝素组与对照组比较,S/D比值、PI、R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肝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经UFH或LMWH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胎龄显著延长,出生体重及身长明显增加,胎盘质量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肝素组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和薪生儿死亡发生率、新生儿畸形发生情况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LMWH组相比,新生儿转重症监护病房(NICU)几率明显升高(P=0.003),但与UFH组以及两肝素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各组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例治疗后至分娩前均未发生异常出血,仅LMWH组有3例产妇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对症处理后缓解。各治疗组产后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肝素组均无因凝血功能异常而致产后出血的病例。 5 各组治疗前脂代谢指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RIG、CHO、HDLC、LDLC无显著变化;UFH组TRIG、CH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HDLC升高(P<0.05),LDLC无显著变化;LMWH组治疗后血清TRIG、CHO、LDLC显著降低(P<0.01)而HDLC升高(P=0.004)。治疗后UFH组的TRIG与对照组及与LMWH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LMWH组的TRI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6);两肝素组治疗后CHO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LMWH组的HDLC升高及LDLC下降幅度大于其他二组(P<0.05),而该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1 肝素可以改善孕期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脂,有效降低血流阻力,改善胎盘血供,在治疗FGR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低分子肝素降脂作用优于普通肝素。 2.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总体疗效并无显著差异,对孕产妇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但由于后者为FDA分类B类药,且使用方便,易为患者及医生接受,临床上更适宜推广。 3.加强产前检查、提高诊断水平、适时终止妊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及提高高危儿治疗护理水平有助于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重庆地区正常儿童血标本的检测,建立重庆市7-18岁健康儿童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正常值,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青春发育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6所大中小学7-
目的:卵巢癌发生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3-27%,10年生存率在4.0-20.0%,是妇科肿瘤病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其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广泛的盆腹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