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项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教师核心素质之一。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推动着教学对话的动态生成。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以Marylou Dantonio&Paul C.Beisenherz(美)的Questioning for Understanding:Empowering Student Thinking理论为指导,并借鉴国内其他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课堂提问观察量表,用以分析高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提问。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方法和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课堂提问的概念作了界定,并对课堂提问的各相关因素,诸如提问的思维层次、提问的清晰性、问题的类型、等待时间、学生回答的品质、教师的反馈作了理论概述。第三部分根据课堂提问的相关因素制定了课堂提问的观察量表,并对记录方式作了解释。第四部分通过对15课时老教师和5课时新教师的课堂观察,分析了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总体概况,并对新老教师的课堂提问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教师在提问数量、提问的思维水平等方面优于其他研究的描述,在提问的清晰性、问题的类型、等待时间、教师的反馈等方面还有待改进;新教师在提问的思维层次、提问的清晰性、问题的类型、等待时间、学生回答的品质、教师的反馈等方面都有差距,其中提问的思维层次、等待时间和问后的反馈上和老教师差距明显。第五部分基于观察的统计和对比分析的展现的现状,要从课程设置、教师教育者的选派、实习机会的创造、教学反思、同行交流、在职教研等多途径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能力。文章最后部分对研究的意义和局限进行了反思。其意义是通过利用课堂提问观察量表的实时记录,能用统计的方法对教师课堂提问进行动态分析,克服了以往静态分析的弊端;局限是本研究更多采用的是“量”的分析,“质”的分析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