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景观电影自2002年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媒体热议的中心。长期以来,不俗的票房成绩与舆论的普遍争议,造成了景观电影上座率与满意度的错位。如何平衡商业和美学的关系,成为景观电影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景观电影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将从文化氛围、技术支持、观众心理需求等角度深入探析了景观电影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景观电影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得益于其商业化的行销策略和高度集中的资源优势,及其独树一帜的“视觉凸现性美学”的美学特征。但是中国景观电影却因为叙事的薄弱、情感的匮乏、主题的平庸而饱受学术界的质疑与批评。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深入探析景观电影在美学上的不足之处。历经几年磨砺的景观电影尝试商业与美学的融合,推出了《集结号》并大获成功。本文将从影像风格、叙事手法、人文底蕴等方面来分析《集结号》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随后的《赤壁》却没有保持《集结号》的良好口碑,在追求主流市场与主流价值的统一的过程中遇到挫折。近两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面发展,中国景观电影的龙头地位正岌岌可危,中国景观电影将何去何从,也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景观电影在屡获商业成功的同时正逐步走向艺术成熟。回顾中国景观电影这八年来的成与败,优与劣,我们会发现商业与美学的融合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仍需要中国电影人不断地努力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