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落景观在村落生成过程中,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相互作用演变而形成。它既是人们在面对村落时感受到的主观印象,也是构成乡村的村民、建筑、山水、田野等等元素相互作用达到的一个发展中的、客观的环境体系。长期以来,乡村景观变化缓慢而使得乡村的历史面貌得以留存。今天,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村落景观处于与过去脱节的尴尬境地,乡村的传统与现实逐渐脱节,固有的乡村环境体系处于不断的衰败之中。这种衰败,首先从乡村农房的闲置开始——农村产业与社会构成的巨变,导致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这个变化剧烈而突然,短期内还会逐渐加强,成为乡村整体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因素。闲置农房作为村落中被忽略和废弃的物产,蕴含了长时间积累的乡村人文资源,简单的拆除复垦,将会毁坏千百年积淀的中国传统乡村的田园构成,不应该无区别的统一推行。国内外已有学者对淘汰房屋建筑、城市闲置空间、工业闲置空间等进行过研究,但很少有人将闲置农房作为主体进行针对性的应用改造研究,乡村现状农房的处置办法简单粗暴,乡村特色正在被快速的抹杀。作者认为,将闲置农房进行筛选评估,将部分有价值的纳入乡村的景观体系,对闲置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发掘和发扬乡村文化潜力,使乡村景观还原为历史脉络下的中国田园风光。通过环境评估、形态重塑、功能更新三个步骤,挖掘闲置农房的潜在价值,保护传承乡土文脉,对乡村闲置农房进行人性设计、科学创新和充分利用,用景观设计解决乡村闲置农房的现实问题,促进村落景观的良性形成和持续发展。论文分四个板块,由6个章节构成。第一板块提出问题,通过文献搜集以及资料的整理,对文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定义和限定,梳理与本文论点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二板块进行问题分析,概述村落景观形成以及近代以来村落景观的重塑过程,并采用调研法了解乡村闲置农房的现状,分析导致农房闲置的原因,总结农房闲置现象对村落的影响,检索和审视目前关于闲置农房的处置政策和办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三板块是方法总结,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和学习,整理思路形成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第四板块是实践验证,将总结的设计方法带入毕业设计选题“旧宇唤新知——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关口岩农村院落环境修复与利用设计”,在设计实践中验证设计方法的适应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