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以下简称马尔克斯)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位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家以其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技巧在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促成这一影响产生的文学机制和背景因素十分复杂,但马尔克斯作品的译介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前提条件:译介不仅是一个通向阐释马尔克斯的路径,同时是一个传输异质文化的通途,也是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对话。译介学是将其研究对象(包括译者、译品和翻译行为)置于两个或几个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巨大背景下,审视和阐发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如何进行交流的一门人文学科。本文将从译介学的角度考察马尔克斯作品的中文译介过程,通过对他的主要作品的不同中文译本的比较,一探其译介变异的原因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与意义。马尔克斯作品的中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2012年,中经三十多年,其间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与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不同译者对原文本的阅读解码,与本国或目标语言的对接转换,完成目标语言的编码过程,投射在翻译文本上,形成了一个原文本的多个中译本现象。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参照马尔克斯作品《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英译本,对高长荣、杨耐冬、宋碧云的《百年孤独》汉译本以及蒋宗曹和姜风光、徐鹤林和魏民、杨玲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汉译本从翻译语言的处理上、翻译风格上、翻译内容取舍上进行比较来展现马尔克斯作品的译介变异。文章第二部分将从语言转换的本质、译者个人因素和时代语境三个方面一窥马尔克斯作品译介变异的情状,并对其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文章第三部分试图根据不同作者对翻译标准处理的灵活性、译者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译介变异的意义进行探讨。通过对马尔克斯作品的译介变异研究对了解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文学译介特点、规律、功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