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效率一直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现有文献一般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一是基于公司绩效或公司价值;二是基于以投资为代表的公司决策行为。关于第一个视角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学者们对于公司绩效指标的选择问题、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内生性问题、控制权类型划分方法等方面的讨论存在分歧,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控制权结构并不能对公司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公司价值是由过去投资所产生的现有资产价值与未来投资产生的现金流的现值所构成的,因此公司投资是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纽带,针对控制权结构对公司的投资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也就很有必要。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相关研究的归纳整理中发现,近年来关于公司治理与投资的诸多研究从股权分散的视角逐渐转为股权集中视角,大-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逐步取代股东-经理人间的代理冲突,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就我国而言,由于制度原因,“一股独大”一直是我国控制权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两权分离现象,实际控制人以较少的资本获得了更大的控制权,因而对私有收益的追逐动机更为强烈,方式也更为多样化与隐蔽,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基于此,我国2006年初生效的《公司法》明确了上市公司披露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信息的义务,对此公司必须以方框图的形式详细披露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关系与产权关系,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投资的相关文献,然后明确了控制权对上市公司投资影响的机理,并利用数据系统的分析了我国A股市场2003年-2013年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投资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A股市场733家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对公司投资规模的影响,最后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模型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章的行文安排,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写明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二章在对文章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及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后,本部分文献综述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对研究主题相关理论结果进行了回顾。
第三章理论分析阐述了控制权对公司投资影响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支持”与“掏空”行为以及控制权对公司投资行为(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基础上控制人对单个投资项目的选择、对互斥项目的选择和对投资规模的选择)影响的机理。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间代理冲突的制度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并利用2003年-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与投资行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五章实证部分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了我国A股市场2009年以前上市的733家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实际控制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结合文章的研究结论,提出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行为的角度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的政策建议。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存在控制权私有收益情况下,实际控制人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控制权共享收益的权衡会对公司投资产生影响,随着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比例的增加,公司投资规模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型变化趋势。
2、本文实证部分引入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变量对公司投资规模不显著,第四章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与投资效率描述也显示实际控制人性质并不显著影响公司投资效率。实际上我国非国有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更高,从这角度来说,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可能出现过度投资行为;但是国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更严重,控制人对经理人的监督也更弱,经理人利用其职权进行过度投资的动力也就会更强烈。因此本文针对控制人性质对投资行为影响研究结论与理论分析并不一致,本文得出的结论既可能是由于上述原因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本文样本选取并不完全致使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完善。
3、实际控制人所有权比例对公司投资规模有正向的影响,但是公司的投资规模却并不追随投资回报率。在经理与控制人合谋以及大股东利益主导模式下,公司的投资决策并不总是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控制人利益最大化,这样很容易导致公司投资的非效率。
4、实际控制人拥有的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度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权分离度较高的公司其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拓展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视角。目前国内学者基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公司绩效或者价值影响方面,且大多都得出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下,控制权越大(或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越大)对公司价值具有负面影响的结论,而对于影响公司价值传导机制之一的投资行为讨论并不丰富。本文则是从投资行为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控制人控制权对投资的影响,以期验证控制权结构不同对公司投资行为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一结果。本文通过理论、实证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监督、管理上市公司提供一些建议,以有效监督、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本研究也可以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提高投资效率。
本文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一,本文是基于“第二代委托代理问题”视角研究公司控制权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经理人看成是利益共同体,实际上经理人与股东之间是存在利益冲突并会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关于这一点本文模型推导以及实证部分并未对二者的利益进行区分,因而此处有待区分后进一步分析。第二,本文在理论部分有说明金字塔持股结构会更有利于实际控制人的“掏空行为”,关于这一点一些学者也进行了证实。但基于完整的数据难以获得,本文实证部分并未研究金字塔持股结构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倾向于通过金字塔持股结构控制上市公司,有关金字塔层级数或者控制链个数对公司投资行为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本文的实证部分模型也有待进一步改性。本文的实证部分的回归模型是建立在控制权对公司投资影响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了上市公司控制权、所有权、两权分离度以及现金流水平、负债水平、资本成本等对公司投资规模的影响,但从回归的效果来看,两个模型的拟合度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公司投资实际上是受很多变量所影响的,如宏观经济、公司生命周期等在公司投资决策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后续研究通过改进模型或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助于深化文章主题研究。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相关研究的归纳整理中发现,近年来关于公司治理与投资的诸多研究从股权分散的视角逐渐转为股权集中视角,大-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逐步取代股东-经理人间的代理冲突,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就我国而言,由于制度原因,“一股独大”一直是我国控制权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两权分离现象,实际控制人以较少的资本获得了更大的控制权,因而对私有收益的追逐动机更为强烈,方式也更为多样化与隐蔽,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基于此,我国2006年初生效的《公司法》明确了上市公司披露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信息的义务,对此公司必须以方框图的形式详细披露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关系与产权关系,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投资的相关文献,然后明确了控制权对上市公司投资影响的机理,并利用数据系统的分析了我国A股市场2003年-2013年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投资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A股市场733家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对公司投资规模的影响,最后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模型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章的行文安排,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写明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二章在对文章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及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后,本部分文献综述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对研究主题相关理论结果进行了回顾。
第三章理论分析阐述了控制权对公司投资影响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支持”与“掏空”行为以及控制权对公司投资行为(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基础上控制人对单个投资项目的选择、对互斥项目的选择和对投资规模的选择)影响的机理。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间代理冲突的制度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并利用2003年-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与投资行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五章实证部分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了我国A股市场2009年以前上市的733家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实际控制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结合文章的研究结论,提出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行为的角度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的政策建议。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存在控制权私有收益情况下,实际控制人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控制权共享收益的权衡会对公司投资产生影响,随着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比例的增加,公司投资规模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型变化趋势。
2、本文实证部分引入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变量对公司投资规模不显著,第四章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与投资效率描述也显示实际控制人性质并不显著影响公司投资效率。实际上我国非国有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更高,从这角度来说,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可能出现过度投资行为;但是国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更严重,控制人对经理人的监督也更弱,经理人利用其职权进行过度投资的动力也就会更强烈。因此本文针对控制人性质对投资行为影响研究结论与理论分析并不一致,本文得出的结论既可能是由于上述原因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本文样本选取并不完全致使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完善。
3、实际控制人所有权比例对公司投资规模有正向的影响,但是公司的投资规模却并不追随投资回报率。在经理与控制人合谋以及大股东利益主导模式下,公司的投资决策并不总是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控制人利益最大化,这样很容易导致公司投资的非效率。
4、实际控制人拥有的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度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权分离度较高的公司其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拓展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视角。目前国内学者基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公司绩效或者价值影响方面,且大多都得出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下,控制权越大(或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越大)对公司价值具有负面影响的结论,而对于影响公司价值传导机制之一的投资行为讨论并不丰富。本文则是从投资行为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控制人控制权对投资的影响,以期验证控制权结构不同对公司投资行为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一结果。本文通过理论、实证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监督、管理上市公司提供一些建议,以有效监督、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本研究也可以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提高投资效率。
本文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一,本文是基于“第二代委托代理问题”视角研究公司控制权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经理人看成是利益共同体,实际上经理人与股东之间是存在利益冲突并会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关于这一点本文模型推导以及实证部分并未对二者的利益进行区分,因而此处有待区分后进一步分析。第二,本文在理论部分有说明金字塔持股结构会更有利于实际控制人的“掏空行为”,关于这一点一些学者也进行了证实。但基于完整的数据难以获得,本文实证部分并未研究金字塔持股结构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倾向于通过金字塔持股结构控制上市公司,有关金字塔层级数或者控制链个数对公司投资行为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本文的实证部分模型也有待进一步改性。本文的实证部分的回归模型是建立在控制权对公司投资影响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了上市公司控制权、所有权、两权分离度以及现金流水平、负债水平、资本成本等对公司投资规模的影响,但从回归的效果来看,两个模型的拟合度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公司投资实际上是受很多变量所影响的,如宏观经济、公司生命周期等在公司投资决策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后续研究通过改进模型或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助于深化文章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