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以上海、南京、广东台山为例

来源 :广州体育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从教育训练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以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训练问题作为切入点,选取我国目前排球运动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南京和广东台山的部分典型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进行研究,为当前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本文从培养体制、运动员选材和输送情况、运动员训练与文化学习、运动竞赛、教练员素质、政策扶持、训练保障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与分析。研究表明: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选材。上海和南京的做法是立足本地,按需引进,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拔人才。台山两所学校的排球队员都来自台山各镇,选材主要由基层教练推荐,选材方法不够科学。  2、竞赛。青少年参加竞赛对促进训练和提高训练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行竞赛制度存在一些参赛单位盲目追求锦标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现行的竞赛制度有待完善。  3、输送。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专业队和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实施“体教结合”的学校输送率较高,家长支持率也高。  4、体教结合。有独立办校与体教结合办校等形式。“三集中”的独立办校很难解决学训矛盾;体教合作办校的形式能统筹学训时间,有利于文化教育,能较好的解决学训矛盾。李国君排球学校、南京中山东路体校与南京三中都实行了体教结合,“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资源互补、体教双赢,队员在训练的同时得到高质量的文化教育,队员的淘汰率很低。  5、教练员素质。各培养单位的教练员学历大多为大学本科,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有待加强。  本文对上海、南京和台山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和问题进行研究后,建议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要改变单一的国家培养体制,形成体教结合为主、其他培养形式为辅的多元培养体制;大力实施体教结合的方针,注重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自己的学训特色;积极探索有偿训练制度,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样化;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努力开创群众排球的新局面、形成浓厚的排球文化氛围。
其他文献
兰州六中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重点中学,是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校。兰州六中在全国中小学比赛,乃至世界比赛所
当前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政策的影响下,要求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要始终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出现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只是在理论上初见
体育舞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后,经历了近30年的推广和发展,已经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根基,并且逐步建立起了独特的竞赛体系,并有着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鲜明的竞赛特点。
研究目的:本研究在了解少年女子曲棍球训练特征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运用心率采集手段,探讨Trimp(training impulse,Trimp)在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训练监控中的应用,从而通过Tri
以第20届世界杯前8名的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中攻防技战术表现出来的主要常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从球员、教练员的基本情况以及进球、失球、阵型等常规数据上来探索高水平足
在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出现了诸多弊端,其中产权不清和运动员利益分割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瓶颈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依靠社会力量办体育,推行社会化的竞技体育模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