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上半叶,人类的生存与文化的发展,危机四伏,困难重重。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反思近代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的当代价值。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出现的文化危机和人的生存困境的理论回应,开创了西方思想界对现代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先河。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人物阿多尔诺(Theodor W.Adomo,1903-1969)最早阐释“文化工业”批判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与霍克海默合著《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在此后理论生涯中,阿多尔诺一直从事着“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工作,这些理论思想散落在其《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多部著作中。 作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阿多尔诺一直坚持对文化工业的彻底批判的理论态度。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文化工业逐步趋向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呈现出压抑性、操纵性、强制性特征。文化工业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极权统治的代名词,扮演着“社会水泥”的阶级统治角色。文化工业被完全异化,根源就在于工具理性和经济力量已经侵入社会文化领域。阿多尔诺之所以对文化工业进行如此彻底批判,是与其所处时代、社会境遇、半犹太人身份、否定辩证法哲学观以及乌托邦式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相关联的。在笔者看来,尽管阿多尔诺站在资产阶级精英主义文化立场,并且采取了愤世嫉俗的激进主义态度,但是这种批判和检视无疑是深刻的。然而,较之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阿多尔诺文化工业批判只能被视为社会文化层面的表层批判,因为它并没有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无法触及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源。此外,文化工业批判在遮蔽工具理性的积极价值、无视大众主体性、简单否定大众文化等方面同样存在片面性。从本质上看,阿多尔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脱离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未看到资本主义在发展着自己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工业同时也创造着自己灭亡的条件,特别是未看到无论在任何时代人们思想意识都不会永远地跟着统治阶级的指挥棒转,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而不是统治阶级或极权统治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意识。资本主义社会是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亦是如此。 当前,文化产业日渐成为世界各国着力发展的朝阳产业。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引导我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要,等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都离不开理论上的支撑和学理上的分析。毫无疑问,阿多尔诺文化工业思想,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借鉴与参考。更为可贵的是,阿多尔诺“文化工业”思想,其实给世人展示的是一幅如何处理好政府、文化企业、科学技术、消费大众、文化产品之间张力与关系的画卷。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关涉到如何把握这五者之间平衡和走向,五者间关系处理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这幅画卷的美与丑,并最终决定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成与败。鉴于此,这恰恰是笔者此篇拙文介绍和探讨这一理论的实际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