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构成,外郭城是居民区和商业区,由108个整齐划一的里坊和2个市场组成。兴道、开化、务本、崇义四个里坊,位于皇城安上门外大街两侧,北临皇城,西临朱雀大街,东临启夏门大街,南临安仁坊和长兴坊,堪称隋唐长安城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地带。自隋建大兴城至唐灭亡325年的时间里,现能查到与四坊有关的宅院有87处,其中既有官署、寺院、道观、旅馆等非私人宅院,又有不同等级官员甚至平民的住宅等私人宅院,宅院数量多、类型丰富,空间形态变动大,是隋唐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也为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兴道、开化、务本、崇义四坊述略。1、简要介绍了隋唐长安城的基本情况和四坊的位置,并以地图示意。2、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确定了四坊的大小和形制,形制上四坊内仅有横街和东西两坊门,横街宽18米,沿墙街宽15-18米,巷宽6米。横街、沿墙街和巷将坊内分为十二个大区、若干个小区。3、依据各类资料统计出,四坊内有宅院87处,其中私人宅院70处、官署7座、寺院4座、道观2座、旅馆3座、酒肆1座。4、依据前辈学者对650步×350步大小的坊内部官员宅基地分配标准的研究,结合四坊的实际情况,利用面积换算,推测出此四坊内的官员宅地分配情况,详细情况见正文表3。第二章兴道、开化、务本、崇义四坊内部宅院考,依据历史文献和墓志,系统考订了四坊内87处宅院存在状况、存在时间、空间规模和位置,经考订,四坊内实存61处私人宅院,16处非私人宅院。具体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有:1、兴道坊北半部整体为一品官员的住宅,先后居住过隋炀萧皇后、太平公主、李令问和郑相。2、开化坊东北部约在784年成为一个整体,为二品官员的住宅,先后居住过李元谅、李光颜和崔从。3、唐中宗旧宅实占整个荐福寺,而非荐福寺半以东,中宗旧宅的前身是襄城公主宅,再之前是萧瑀宅。4、国子监实际只占据务本坊的1/6,而非半以西;可能会为部分已毕业的学生保留宿舍。5、房玄龄宅实际占据务本坊的1/3,而非南街之北。6、驸马苏勖宅实际只占崇义坊西南隅的西半部,且南昌公主未曾在此处居住。7、正觉寺和招福寺实占崇义坊北半部,名义上为唐睿宗旧宅,实际睿宗未在此居住过。8、柳嘉泰和杨准二人在墓志中的身份造假,崔垂休和崔允实为同一人等。随后,本章对四坊内的实存宅院进行了分析,能被传世文献并流传下来的宅院非“公”即“贵”,“公”指官署和寺观,“贵”指宅第主人是高官显贵;低级官员的宅第主要来源于墓志。存在特点上,官署和寺观存在时间长、变动小、规模大,私人宅第存在时间短、变动大,旅馆等商业机构均出现在国家控制力减弱的唐代后期。第三章兴道、开化、务本、崇义四坊内部空间形态研究。本章分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唐肃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末七个时期,每个时期制作一张四坊内宅院表、绘制一副四坊内部地图。经分析发现,道观是四坊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宅院类型,寺院在会昌法难之前占据重要地位和最大规模,这与隋、唐两代崇信佛、道两教有关。隋唐社会有兴衰,四坊也有兴衰,体现在坊内土地的利用率上。四坊内部土地利用率的变化近似抛物线,抛物线的轨迹较隋唐历史的发展轨迹略有延后。随着隋唐的兴建、发展和发繁荣,四坊内的宅院在数量上越建越多、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在隋唐发展到顶峰,开始衰弱时,四坊内的土地利用率又提升过一段时期,随后开始下降。四坊内宅院的变化深受朝堂变动的影响,是政治在空间上的反映,是隋唐历史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