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很多贫困家庭生活相对困难,还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上,因此他们用来培养其子女接受教育的费用很低,很多家庭甚至要举债送其子女接受教育。贫困大学生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万个贫困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源。作为高校弱势群体的集中代表贫困大学生由于观念错位、资本缺失、心理困扰和素质乏力等原因,常常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在就业问题上较非贫困大学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给予就业援助。本文对云南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援助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当代西方福利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启示,提出了构建云南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的相关对策。研究表明,云南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初次就业率不高、很难找到合适工作、就业能力弱等共性特征;导致云南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贫困大学生观念错位、资本缺失、心理困扰和素质乏力。目前,云南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面临三大现实困境:就业援助的概念不明确、政府就业援助实效性不强、高校就业援助创新性不足。在界定就业援助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符合云南实际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的对策措施:一是建立五个机制(政府主导机制、高校服务机制、家庭助力机制、自我激励机制、社会协调机制),二是建立六个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经济资助体系、能力提升体系、心理疏导体系、法律援助体系、信息沟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