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农机化发展已步入中级阶段,国家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力度,农机化事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研究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农机经营组织模式的发展前景,这对促进农机化发展,加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取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农机经营组织模式区域适应性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和结论:(1)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农机经营组织模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农机经营组织模式的本质及内涵,提出了本研究对农机经营组织模式的理论界定,即:集体经营组织模式、个体经营组织模式、联合经营组织模式、合作社经营组织模式和企业经营组织模式。(2)结合我国国情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对区域适应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对农机经营组织模式区域适应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做了初步探讨。(3)综合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益和成本,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借助2006年全国及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评分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划分为五类区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区域间及区域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和瓶颈所在。(4)利用DEMATEL方法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建立了直接影响矩阵并求出综合影响矩阵,通过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考察因素的综合影响关系,确定出影响农机经营组织模式区域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依次为:农机投资利润率、产业结构水平、地方农机化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水平、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区域自然环境、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5)剖析了农机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原则和依据、从关键影响因素和农机经营组织模式的理论界定两个方面入手,对5类区域适宜发展的农机经营组织模式分别做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适宜各区域发展的农机经营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