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化路径研究

来源 :兰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建立安全、稳定的农业基础,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推进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是实现农业腾飞的切实选择。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理论,该理论包含产业划分、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理论,同时还涉及产业组织理论、分工协作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内部化理论以及规模经济理论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和发展转型阶段。在相应的阶段出现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种产业化组织模式:“公司+农户”的双加模式和现代庄园经济模式。
  在中国推进农业产业化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许多因素的存在完全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有效突破这些制约因素的限制,实现中国农业产业化健康、有序、高效的推进就成为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为此,首先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经验。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美国和荷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农业产业化模式选择、农产品市场建设和培育、政府政策扶持等方面,这些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有诸多方面的启示。
  再者,结合三十多年来中国农业产业化具体实践,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创新农业产业组织。其着力点在于大力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创新合作经济组织;第二,再造新型的利益协调机制。农户、公司、基地及国家几方面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是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主要的机制保障,是激活利益驱动力的重要前提,这构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微观基础;第三,作为先天“弱质产业”的农业,其产业化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反哺”,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而这两个方面都有赖于政府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政策支持,从宏观的层面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大量闲置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短缺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转换为创新驱动型迫在眉睫,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科技创新难以量化,而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故通常采用R&D的投入来衡量科技。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通过对R&
学位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是企业,而企业的良好经营和持续发展,离不开投资融资活动,相应的各种融资方式、筹资类型和资本组合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化,进而提升或降低企业业绩和经营质量。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业绩表现及其相互影响情况更为人们所关注。资本结构是企业治理的根本,公司治理依存于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中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主体是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他们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着动态的依存关系,在公司治理中为提高企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