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类句(generics)以隐性全称判断的形式呈现被用于指明一类事物的某一特征,并且相对于一定的语用需要去作出的特设判断。指类句概述分为两种:(1)类—类,如“狗是一种动物”;(2)类—属,如“鸟会飞”,本文重点探讨第二种。指类句的研究多从逻辑学出发和认知语言学出发。本文对从认知角度研究指类句持赞同态度,且在此基础上开疆扩土另辟蹊径,拟以心智哲学视域下的意识和意向性作为研究焦点和解释模式,结合属性加强联想模式的操作程序解读,对指类句生成和解读重新作出阐释。心智哲学研究的是物理实体、人类心智、心智事件三者之间一种链条式的循环关系,会涉及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试图借助心智哲学的发展,说明心智哲学中意识和意向性同指类句生成和解读的关系,从而对用心智哲学的观点研究语言作出恰当的定位,并初步从思维、感受质、意向性这三个方面为例,说明心智哲学的观点在语言研究中可能的运用。本文存在两个研究目标:(1)借助全新的心智哲学意识意向性理论视角说明指类句的生成和解读的操作过程,借助对指类句研究和希望可以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最符合当前研究趋势的发展方向和定位;(2)借助指类联结的思维研究,为言外转喻属性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确凿的证据。本文的研究拟确立指类句生成和理解的心智哲学三大过程:意象性--指引过程;心理依附性--选择过程;感受质与感受意--解释过程。借这三大过程拟以心智哲学为统领,以认知语用学为视角,争取做到对指类句进行全新角度以及更深层次的剖析,以期弥补指类句的逻辑研究空白,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和写作意义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佐证。本文的结构整体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指类句识解’的一个大体介绍。与此同时,我们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目标从而整合本文写作纲领。第二章是对指类句国、内外研究状况的一个整体概览和综述,与此同时,展示了指类句研究的分析框架。我们主要依附于心智哲学理论分析框架,同时我们也引进一些有效度的概念,这些概念中意象性、依附性和感受性是我们用来探究指类句生成和理解的心理过程所借助的理论支撑点。第三章主要阐述了撰写本篇论文的理论来源及方法支持,以及阐明论文理论来源的实效性;第四章主要重申先前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的关于指类句的定义、分类以及随着时代变化的一些新的特点。第五章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部分,其原因在于我们运用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作为整体框架集中阐述指类句生成和理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