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自制可控剪切专用装置及片材成型口模,建立附加剪切场,研究剪切场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变化规律。首先,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GF/PP粒料,然后将粒料加入单螺杆挤出机塑化,再经专用剪切装置和片材成型模口制成片材,最后从片材上切取试样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附加剪切场变化、不同种类基体及改性基体、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工艺对GF/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流变性能测试,研究基体改性及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DSC、SEM和红外测试,分析和表征附加剪切场对GF/PP体系界面结构、结晶特性以及玻璃纤维处理工艺的影响。本文实验结论如下: (1)利用剪切装置内旋转芯棒相对料筒内壁的运动建立可控剪切场,通过调节旋转芯棒的转数,实现剪切场强度调节,为GF/PP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提供动态模拟条件。 (2)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工艺对GF/PP界面结构与破坏方式、流变性、结晶行为等有很大影响。偶联剂可在玻璃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在附加剪切场中,复合材料拉伸断裂强度的极大值出现在剪切速率约为250S-1处,剪切速率再增大时,由于出现界面脱粘现象,力学性能反而有所下降。 (3)在附加剪切场中,采用偶联剂与高分子成膜剂并用处理玻璃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