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将使国家脱离贫困为发展目标。然而这种侧重经济的发展方式无形中牺牲了人居环境中的民族个性和精神。在今日中国的城市中,民众过着几乎完全西化的生活,城市的人居环境空前地平庸和缺乏魅力。传统“文态环境”的火种,只有在乡村聚落中由于可达性弱、区域经济落后等等原因,偶然地得到保留。这些聚落就如同散落在广大文化沙漠中的小小的绿洲一般,珍贵,却有种孤立无援的尴尬。长期的缺乏保护意识、保护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得中国大陆,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古建筑陷于危险的处境。
造成古村落保护工作展开困难的原因是多重的,政策制度设计上的不完善无疑是其一。在一个法制国家中,政策的制定是政府和民间行动的指挥棒,牵一发则动全身。关于古村落保护,国内现有的学术成果大多针对个案进行测绘和规划,政策方面的研究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国际上已有大量针对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度的学术成果,然鲜少提及中国案例。这篇论文通过对古村落保护政策、制度的研究和比较,指出当代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机构设置、立法和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的弊端,主要有:保护资金短缺、保护权力分布失衡和历史建筑产权不明确,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包括:对古村落中历史建筑进行产权置换、引入历史建筑登录制度,并通过前两项工作的进行为古建筑保护引入民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