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中殖民者形象研究——以《鲁滨孙飘流记》、《印度之行》、《缅甸岁月》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ing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小说中,有不少描写殖民地生活的作品,但其中所塑造出的殖民者形象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以英国小说中的殖民者形象为研究对象,在梳理概况的基础上,以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E·M·福斯特的《印度之行》和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为例,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帝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等理论,细致分析英国小说中三种典型的殖民者形象,揭示这一形象系列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以探讨英国小说对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遏制所起的作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绪论和四个章节: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相关课题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主要介绍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其在文学中的表现以及英国小说中殖民者类型的划分。  第二章主要分析《鲁滨孙飘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这一进取的殖民者的典型形象,指出他作为殖民商人、土地开发者、殖民统治者以及宗教殖民者的多重殖民身份,并揭示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第三章以《印度之行》中保守的殖民官员隆尼·希斯洛普为研究重点。第一节分析他保守的行为与表现,主要包括对既定殖民统治传统的遵守和对个人品德的重视。第二节分析他保守的原因与实质,指出这是在20世纪自我怀疑和日渐收缩的时代背景下,帝国为维持殖民统治所做的努力。  第四章以《缅甸岁月》中反思的殖民者弗洛里为研究重点。第一节从他对驻印英国人与当地人、“俱乐部文明”与当地文化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分析他反思的行为与表现。第二节指出其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大英帝国统治模式的思考、大英帝国统治方法的思考和大英帝国统治对殖民地产生影响的思考。第三节揭示了反思的原因,从文本世界来看,是弗洛里的胎记造成的边缘性体验和他独立思考的个性造就了他善于反思的性格特征;从与文本相连的外部世界来看,是善于反思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创造出弗洛里这个反思白人的形象。第四节指出了反思的影响与意义,弗洛里的反思引起了对殖民历史的思考,而他的最终自杀则暗示了殖民体制的终结。  第五章是对殖民者形象塑造的理论阐述。第一节主要分析殖民者形象的多元化的问题,指出他们既有普遍焦虑的共性,又有着各自的独特个性,他们的焦虑不安状态反映出殖民者深深的不确定感和对殖民合法性的质疑,而他们的不同意愿和实践则使得帝国内部充满了不稳定性,内蕴着使帝国分崩离析的可能性。第二节主要从文化与帝国主义的角度探讨殖民者形象的塑造与帝国殖民历史的关系,尽管生活于帝国中的作家在塑造殖民者形象时并不能完全摆脱帝国主义观念的影响,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构建并强化了这种思想,但是,反帝国主义的思想也同时内蕴于其中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展现,并最终导向了殖民体制在土著人的反抗和统治者内部矛盾的压力下走向终结的命运。
其他文献
该论文从傩戏,这个充满宗教色彩的古剧开始,再到以舞蹈和音乐为中心的歌舞戏,最后涉及利用假面道具演出的假面戏和傀儡戏,对韩中两国古剧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了它们的共同点与
该文选取九十年代华语电影中自成一格且影响颇大的香港导演王家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王家卫电影作品系列的分析与读解以及对其电影中特有的、甚至可以说已自成类型的符号系
梁实科的文学批评在整个现代文学批平史上是一个复杂而又尴尬的存在.长期以来以 社会学、历史学等为主流的外部批评或跨元批评阻碍了人们对其批评的正确理解,如今在众多的走
该文试图将的淑真还置于女性文学的领域,以幼稚的女性视角,聚焦于作品的主体情感——感伤以至断肠,深入分析其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断肠"诗词刻画的"断肠"诗人的自我形
作家王跃文和李佩甫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写出了《国画》和《羊的门》这两部显示巨大愤懑激情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该文试图对《国画》和《羊的门》这两部书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
本文通过对《经典释文》音切的整理和分析,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释文》首音的音系。我们认为《释文》的声类中轻重唇、端知两组和匣于两母在音位上可以合并,但在音质上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