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1926—2005)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巫术师》(1965)是其出版的第二部小说,但却是作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初版之后,他仍然不断进行修改,并于1977年出版了修订版。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最为明确地表达了福尔斯小说的一贯主题:对自由的信仰与强调。现有的国内外评论也确实主要围绕《巫术师》中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展开。但是,本文欲另辟蹊径,通过研究福尔斯哲学笔记《智者》,探寻巴赫金对话主义对福尔斯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而从复调与狂欢视角诠释《巫术师》自由主题背后蕴藏的对话精神。引言部分首先对《巫术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归纳和评述,接着简要介绍巴赫金的狂欢和复调理论以及论文各章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追溯福尔斯小说对话精神的源头。福尔斯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哲学家,其次才是小说家。如果说他的小说常常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他的创作观则在其哲学笔记《智者》中得到了更为清晰的表达。因此,本章聚焦于《智者》,从中梳理出福尔斯对大众与精英、女性与男性、死亡与再生等诸多关系的认识。虽然在战后西方社会科学主义和精英文化大行其道,但是在福尔斯看来,女性比男性、大众比精英、感官比理智更贴近现实与真理。因此,只有对主流文化视域中的他者予以包容与尊重,并与之展开平等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自由。对《智者》的探究,显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福尔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对话主题”。第二章阐释《巫术师》中的狂欢精神。《巫术师》中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在精神与肉体、死亡与新生、加冕与脱冕的对立中,福尔斯显然更青睐后者,因为在它们之中蕴藏着一种颠覆潜能。当一切有关精神领域的东西被“降格”到物质与肉体层面,小说主人公尼古拉斯才挣脱了现实秩序的束缚,在肉体愉悦中恢复对生活的感知,在死亡体验中获得新生与成长。第三章分析《巫术师》中的复调艺术。《巫术师》中的复调艺术体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主人公与自我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上。福尔斯放弃作者对文本的控制权,将人物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展开大型对话;在尼古拉斯成长过程中,叙述自我与体验自我展开微型对话;多重叙事声音的并置以及与莎士比亚《奥赛罗》的互文,打破了任何独白的企图,使得这部小说在结构上更具复调性。总之,复调与狂欢使得《巫术师》的意义愈加不确定,同时也愈加具有颠覆性,从而更加强化了这部小说的“自由”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