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就业市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译要求的增加,教育部也随之提出要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译能力,于是学术界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译能力开展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结果”分析的策略研究上,而考虑到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于教学并且“过程”研究更利于发现学生翻译的问题,因此,本论文旨在探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过程以便了解学生的在英译过程中的问题及英译能力。本文采用有声思维法收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段落英译过程的数据,并运用L?scher(1996)提出的22个策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段落英译中经历了怎样的思考过程以及学生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针对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译能力提供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思考。论文选取了9名云南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培训后,在语音室对研究对象段落英译的过程进行录像,并严格按照郭纯洁在《有声思维法》一书中所提出的要求转录为文字,并且结合其译文的情况,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段落英译的过程。研究发现,学生在段落英译的各个阶段中,在翻译和重组阶段使用策略较多,而在于分析和检测阶段使用策略较少。对于“点评原文”“解释原文”“监控原文”等潜在策略使用较多,但是没有使用“检查”策略。研究还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段落英译过程中倾向于把短语或者单词作为翻译单位,而涉及到句子时,对于简单句可以把整个句子作为翻译单位,但是结构复杂的句子,非英语专业学生习惯将句子划分为若干个单词或短语,再进行翻译,另外,学生似乎不能意识到段落也可以作为翻译单位进行翻译。遇到把单词、短语作为翻译单位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鉴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习惯采用“检查”策略并且过度依赖于网络词典和网络翻译,所以其正确的译文具有偶然性;而在涉及到学生把句子作为翻译单位时,部分翻译问题可以解决,但是部分过长且中文句式特征明显的句子,学生不能够找到有效途径解决问题,但是涉及到把段落作为翻译单位时,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意识到其实段落也可以作为翻译单位。综上所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译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并且学生的译文呈现出字对字和句对句的翻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