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对《资本论》纯粹经济学视角的解读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本论》进行纯粹经济学研究,不仅会使《资本论》面临过时论的挑战,还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存在和人类解放的关切成为脱离人类鲜活的经济现实的理论教条。因此,当今学界倡导研究《资本论》的存在论的声音愈加洪亮,然而在这些研究中,拜物教批判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拜物教的存在和人类追求确定性的本性结合在一起,又表征着人类的现实存在,因此有十分重要的存在论意蕴,而马克思关于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的批判也应置于拜物教史中进行思考。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作为《资本论》所凸显出的“总体性的存在论事实”,其秘密中隐含着全部人类存在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秘密。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就立意于此,从拜物教批判的视角开显《资本论》的存在论意蕴。通过梳理文本内容将拜物教批判的理论缘起和其完整线索呈现出来,是从拜物教批判研究《资本论》之存在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从始至终关注的都是人类存在和人类解放的问题,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许多哲学家一样,在于对能够确认人类本质的普遍性、确定性因素的探索。马克思的寻求首先从宗教批判开始,经历了政治异化的批判、经济异化的批判、最终从劳动异化的批判走向拜物教批判。他在拜物教批判中揭示出能够确证人类自身的普遍性力量就在于人的劳动及其所创造的社会关系,而商品拜物教所表征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关系的物象化和物化性质。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是以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三者的层递关系一步步展开的。对于商品拜物教来讲,马克思以其基点式的存在揭开了它所表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颠倒性。由于货币拜物教在现实生活中的明显表现,深度挖掘货币拜物教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货币自身属性所产生的魔术作用是重中之重。最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占统治地位,也由于其统治地位,它的拜物教性质是“着了魔”的发展的。马克思分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一方面是呈现商品、货币、资本隐藏在物之下的生产关系性质,另一方面是要更深层地揭示出拜物教所表征的“个人受抽象统治”的现代人生存状态。从拜物教批判看《资本论》的存在论,就是要在揭开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秘密的同时展现出现实的人的存在。拜物教的秘密在于商品、货币、资本以特定的自然物质存在为载体负载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而隐藏着资本主义拜物教秘密的,从商品到资本的二重性来源于人类劳动的二重性。从商品的二重性进入到劳动的二重性,是穿透了商品的感性经验的物象抵达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层面,因为劳动的二重性深刻地彰显人的存在的二重性。“人类劳动的社会性质”为何以及如何呈现为物,人的社会关系又为什么必然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从根本上说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这就涉及实践和对象性存在方式。在资本的关系中,实践和对象性存在方式就落实为雇佣劳动和物象化(Versachlichung)。随着“近代纯粹理性处置自然物的方式在社会领域的进一步贯彻”1,社会层面的初步颠倒——物象化(Versachlichung)就被进一步颠倒了,物化(Verdinglichung)便发生了。拜物教在客体维度上是物象化与物化的合一,在主观维度上还包括人们在意识层面将这二者的颠倒当作自然而然的合理的东西接受下来。现代社会中的人在物象化和物化双重层面上受到“教化”,这是完全意义上的拜物教对人所形成的“教化”,也是《资本论》所呈现出的人的现实存在状况。从拜物教批判看《资本论》的存在论,还要从拜物教最集中的体现,即资本逻辑的二重性诉说人类自由与解放的现实途径。资本逻辑破解了历史之谜,因而必须在存在论的层面上予以理解,存在论层面上的资本逻辑是一个兼具物的规律性和人的目的性在内的双重逻辑。资本逻辑的结构层次分明地显现为内在根据、外在现象和历史运动三个环节。构成资本主义拜物教现象之根据的是资本逻辑的本体,即蕴含着资本的矛盾本性和内在限制的资本运动规律;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资本逻辑运动所展现的现象存在,即“资本的文明”;最后,资本逻辑在历史的行进和时代的转换中与时俱进,在当今社会以金融资本逻辑再现。资本逻辑结构的每个层次都指向资本的自我扬弃和内在超越,资本逻辑的内在结构展现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人类解放视域。从资本逻辑的二重性出发探索资本逻辑本身的矛盾与瓦解,这是瓦解资本拜物教的物质形态路径。除此1刘森林.物、物化、物象化:马克思物论的新认识[J].高校理论战线,2012(7):14-20.之外,马克思还从工人挣脱拜物教观念的实践机制探讨拜物教意识的消解。而这二者中,又尤以前者更为重要,在分析中,我们将看到二重性的分析依然是贯穿始终的。从拜物教批判看《资本论》的存在论,最后还要从拜物教批判的角度探讨《资本论》之存在论的当代回响,那便是直面卢卡奇、鲍德里亚、齐泽克所提出的拜物教的新形态,并分析其中所内蕴的人类存在状态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