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栎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是我国东北林区主要阔叶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蒙古栎种群更新受到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捕食和搬运扩散的影响。2010年-201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研究了4种人工林类型(即胡桃楸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和白桦林)中蒙古栎种子库和幼苗库以及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的捕食和搬运。最后探讨了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群更新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在4种人工林类型中,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的总捕食率和总搬运率分别达到4.1±11.5%和20.6±33.8%。在樟子松林内的捕食率和搬运率均最高,分别为7.1±15.3%和30.1±36.5%,胡桃楸林内的存留率最高,达到83.2±32.8%。2.2010年,在距蒙古栎林边缘距离分别为0m,10m,20m,30m,40m,50m的组间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的捕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啮齿动物搬运率和蒙古栎种子的存留率有显著差异(P<0.05);2011年,不同距离组间的啮齿动物捕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啮齿动物搬运率和蒙古栎种子的存留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2012年不同距离组间的啮齿动物捕食率、搬运率和蒙古栎种子的存留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距蒙古栎林边缘20m处的蒙古栎种子捕食率最高(6.0±14.6%),10m处的啮齿动物搬运率最高(27.2±34.3%),而Om处的蒙古栎种子的存留率最高(85.4±30.9%)。3.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的捕食率在年间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的蒙古栎种子啮齿动物搬运率显著高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37.8±49.7%,27.7±49.8%和8.5%±25.2%。4.在种子库调查中,除2011年在水曲柳林外,在各年份和各林型中均发现有少量有活力的蒙古栎种子。有活力蒙古栎种子的密度与年种子产量有直接关系,即年种子产量越高,有活力的蒙古栎种子密度就越高。这些有活力的种子在土壤种子库的存在说明啮齿动物的贮藏作用为促进蒙古栎的种子扩散和幼苗建成提供了有力证据。5.不同林型内蒙古栎的幼苗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樟子松林的幼苗密度最大,其后依次为白桦林、水曲柳林和胡桃楸林。与啮齿动物在各林型中捕食、搬运和贮藏的结果一致。三年中,4种人工林内的一年生蒙古栎幼苗数量比例分别为44.7%,49.3%和38.1%。冬季食物匮乏是造成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有较大捕食的主要原因。这种采食策略在客观上为蒙古栎种子资源的扩散和天然林的更新创造了条件。研究发现,尽管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有一定的捕食压力,但啮齿动物的分散贮藏对蒙古栎种子扩散、幼苗分布和种群更新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