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随着市场的发展,相关的法规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市场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与之相应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也逐步趋于理性,从单纯的盲目跟风阶段,逐渐进入到投资价值分析阶段。然而在对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时,会计盈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会计盈余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便会想尽各种办法对会计盈余数字进行操纵,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长期以来,报表使用者很少对会计盈余的构成进行分析,更多的是关注正常损益的操纵,而很少关心非经常性损益的粉饰。基于非经常性损益自身易操纵的特点,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操纵便成为各大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法。从1999年中国证监会首次颁布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规定到2008年10月的第五次修订,近十年来我国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规定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报表使用者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本文拟采用规范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和阐述,剖析我国证监会历年来相关规定的变迁,并对国内外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对盈余管理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和常用手法,就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条件和手段进行了重点的剖析。其次,选取了 08年、09年、10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做为样本,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特殊上市公司的情况入手,重点研究微利公司和亏损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调控的情况。最后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现状提出完善措施,旨在帮助投资者认识非经常性损益的实质和辨析出盈余管理和财务造假的区别,结合经济大背景和企业自身的经营范围和特点对非经常性损益作出较为动态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剖析非经常性损益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做到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