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带来了公司治理中一个重要问题——代理成本。作为协调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股权激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股权激励一般分为高管股权激励和非高管股权激励。早期,由于使用的更多,导致学者更为关注高管股权激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实际生活中,非高管股权激励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2008年到2015年期间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所用财务数据为2007-2016年)为样本研究非高管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与效果。对于激励的动机,本文归纳了三种解释理论,依次为激励理论、保留理论以及现金约束理论。所有样本与民营企业及非高新技术企业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激励员工及保留员工方面的理论解释力较强,现金约束的解释力较弱;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样本,三种理论都有一定的解释力;对于国有企业,并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其为何会授予非高管人员股权。关于激励效果,全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从中长期来看,非高管员工激励会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企业人数的增加会加大下降的幅度,企业总资产和总资产报酬率ROA的增加会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长有积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不存在现金流短缺的公司中体现的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