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素甲醚(Pyhscion)是从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ncc)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单蒽核类1,8-二羟基蒽醌衍生物,是大黄重要的成分之一。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病毒、修复受损DNA、抗真菌、抗炎、抗氧化剂、酶抑制,脂质调节,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在国内大黄素甲醚已经作为绿色植物源农药登记并已用来防治小麦白粉病。被称为白粉病的特效药,具有效果好、对人畜低毒以及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氨基酸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具有重要生理与结构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到新农药创制中,含酰胺结构的化合物在除草、杀虫、杀菌均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因此,本研究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经醚化水解和酰氯化反应,将氨基酸片段引入先导化合物大黄素甲醚中,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酰胺衍生物2a~6i,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H NMR和HRMS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共合成25个新化合物,其中中间体2个,含L构型氨基酸酯类有9个,水解后的含氨基酸官能团的化合物8个;含D构型氨基酸酯3个,水解后的含氨基酸官能团的化合物3个。在0.2 m mo L/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大黄素甲醚-L-亮氨酸(6e~1+6e~2)对水稻纹枯病菌和香樟炭疽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9.93%和67.18%;化合物大黄素甲醚甘氨酸乙酯(5a~1+5a~2)、大黄素甲醚甘氨酸(6a~1+6a~2)与大黄素甲醚-L-苯丙氨酸(6c~1+6c~2)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活性较好,抑制率分别为60.51%、53.28%和58.50%;化合物大黄素甲醚甘氨酸(6a~1+6a~2)和大黄素甲醚-L-苯丙氨酸(6c~1+6c~2)对香樟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9.25%和47.61%;均显著优于先导化合物大黄素甲醚。对比光学构型不同的大黄素甲醚氨基酸酯耦合物和大黄素甲醚氨基酸耦合物,其抑菌活性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L-构型和D-构型对耦合物在抑菌活性上没有影响。此外,D-构型大黄素甲醚-氨基酸类化合物比其水解前酯的抑菌活性更好,与L-构型耦合物的结果一致。其中效果最好的是(6k~1+6k~2),对水稻纹枯病菌和香樟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为68.95%和65.68%。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在大黄素甲醚的羟基位置上引入氨基酸可增强其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菜菌核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香樟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初步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大黄素甲醚-甘氨酸(6a~1+6a~2)、大黄素甲醚-L-丙氨酸(6b~1+6b~2)和大黄素甲醚-L-缬氨酸(6d~1+6d~2)以上3种耦合物在蓖麻幼苗韧皮部的输导性,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化合物均无韧皮部输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