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以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状态为基础的多病因复合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通过全面动态的采集大鼠的宏观表征(一般体征以及行为学变化)及微观理化指标,结合中医证候判断标准,探讨该模型的证候演变规律。同时,揭示该模型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微观理化指标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1.选用1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为SHR高脂组、Wistar高脂组、SHR普食组、Wistar普食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喂养4周。4周后测血压血脂,重新分组设高血压高血脂心梗组(简称双高心梗组)、高血压心梗组、高脂心梗组、心梗组、高血压组和假手术组。各心梗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术,高血压组与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继续原饲料喂养。通过心电图呈6-8个病理性Q波、收缩压(SBP)≥140mmHg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脂(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判定该模型制备成功。然后分别于术后1-7天、7-14天、14-28天内对大鼠体征(活动度、敏感度、易激惹、鼻爪唇舌颜色及润泽度等)及行为学变化(包括超声心动、旋转耐受、应激呼吸频率、抓力值、舌面足底r、g、b等)进行采集和分析,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该模型在不同时间窗内的证候属性。2.对血液中心肌酶指标(AST、LDH、CK、CKMB)、炎症指标(TNF-α、IL-1β、IL-6)、神经激素(ET、AngⅡ、ALD、BNP、NTpro-BNP)、氧化应激指标(MDA、NO、ox-LDL)以及心脏病理组织进行检测,并将血液指标与证候指标一一对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双高心梗组大鼠术后3天测心电图呈现6-8个病理性Q波,提示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成功。在术后7、14、28天三个时间点对双高心梗组大鼠进行血压及血脂检测,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大鼠SBP均大于140mmHg,血脂TG及LDL-C水平较高血压组均有显著增加(P<0.01),提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状态复合心肌梗死大鼠疾病模型制备成功。2.高血压组大鼠于整个观察周期内始终存在易激惹评分高、旋转耐受时间短、舌面r值升高,小便黄、大便干硬等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为肝火亢盛证。双高心梗组、高血压心梗组、高脂心梗组与心梗组大鼠术后整个观察周期内均存在抓力下降,活动度降低,应激呼吸频率升高等气虚证相关指征,并叠加有舌面r值降低,APPT缩短等血瘀证表现,判定为气虚血癖证。此外,高血压心梗组与双高心梗组大鼠术后7天内亦存在易激惹评分高,旋转耐受时间短,小便黄、大便干硬等与高血压组大鼠相似的表现,认为高血压心梗组与双高心梗组大鼠术后7天内符合肝火亢盛证;而双高心梗组与高血脂心梗组大鼠于术后7-28天又出现进食量减少、体重增加、Lee’s指数升高等肥胖现象,结合两组血脂水平升高,判定这两组大鼠术后7-28天内存在痰浊证的表现。3.(1)心肌损伤:双高心梗组较高血压组相比,术后7-28天心肌酶(LDH、CK、CK-MB)含量均有显著上升(P<0.01),AST在术后7-14天有显著升高(P<0.05,P<0.01)。高血压心梗组趋势同双高心梗组,但增幅略低于双高心梗组。高脂心梗组术后7-28天心肌酶指标均有升高(P<0.05,P<0.01)。心梗组主要表现为术后整个观察周期内LDH、CK含量的显著上升(P<0.05,P<0.01)。通过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心梗组在整个周期内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胶原容积分数显著提高(P<0.01),心脏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1),心脏/体重比显著增大(P<0.05)。(2)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始终贯穿全程。双高心梗组和高血压心梗组较高血压组相比,术后7-28天IL-6、IL-1β、TNF-α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双高心梗组IL-6在术后28天时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P<0.01)。高脂心梗组与心梗组在IL-1β、TNF-α与高血压心梗组升高趋势一致,而高脂心梗组和心梗组IL-6水平则表现为术后7-28天的持续下降(P<0.01)。(3)神经激素:双高心梗组与高血压心梗组主要表现为,与高血压组相比,ET、ALD、BNP和NT-proBNP在整个观察周期的显著升高(P<0.05,P<0.01)以及术后7-14天AngⅡ的显著升高(P<0.05,P<0.01)。高脂心梗组以BNP和NT-proBNP术后7-28天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为主要表现(P<0.01)。心梗组术后7-28天表现为ET、ALD和NT-proBNP的显著升高(P<0.05,P<0.01)。同时,双高心梗组术后7天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P<0.01)。(4)氧化应激:双高心梗组较高血压组相比,术后7-28天MDA、NO均有显著升高(P<0.01),ox-LDL在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1),术后14-28天又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心梗组术后7-28天MDA、NO趋势同双高心梗组,ox-LDL仅术后14天明显升高(P<0.01)。高脂心梗组NO术后7天和28天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MDA术后7-14天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ox-LDL仅术后28天显著升高(P<0.01)。心梗组NO、MDA趋势同高脂心梗组,ox-LDL整个观察周期内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双高心梗组与其余各组相比,术后7天NO含量显著升高(P<0.01),ox-LDL 含量显著降低(P<0.05)。4.参与相关性分析的共有24个指标,其中有23个指标与证候代表指标相关,其中与肝火亢盛证、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有相关性的分别有1 1、14、13、16个,与四个证均有相关性的仅有4个即AST、CKMB、ET、IL-1β。结论:1.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复合冠心病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在术后7天内证型表现为肝火亢盛兼气虚血瘀证,术后7-28天演变为气虚血瘀兼痰浊证。高血压心梗组大鼠术后7天内为肝火亢盛兼气虚血瘀证,术后7-28天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高血脂心梗大鼠术后7天内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术后7-28为气虚血瘀兼痰浊证。心梗组大鼠术后整个观察周期内均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高血压组大鼠术后始终表现为肝火亢盛证。2.双高心梗组大鼠术后心肌酶与病理组织变化显示其心肌损伤程度均大于其余各心梗组;炎症反应贯穿全程,以IL-6的变化最为显著;神经激素指标的变化显示与高脂心梗组和心梗组间差异更为明显;氧化应激对各心梗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NO、ox-LDL的变化可作为双高心梗组的突出特点。有1 1、14、13、16个指标分别参与了肝火亢盛、气虚、血淤、痰浊证的形成,而与四个证均有相关性的仅有4个即AST、CKMB、ET、IL-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