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选择10个代表性茶园环境,各茶园环境管理措施有差异,即山林间茶园、粗放型茶园、普通丰产茶园、优质丰产茶园、资源圃茶园、村庄边茶园、林溪边茶园、风景区茶园、茶林间作茶园和山坡上茶园。每5天1次调查小绿叶蝉及其主要捕食性蜘蛛,以明确茶园环境与管理方式对该叶蝉及其主要天敌蜘蛛的调控,以及蜘蛛类群对该叶蝉的跟随效应。同时,使用信息素色板诱捕器、喜树叶提取物对叶蝉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小绿叶蝉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11月下旬至5月下旬,虫口数量受气温影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第二阶段,6月上旬至7月下旬,出现第一个虫口高峰期,虫口密度较大且易造成危害,是防治虫害关键时期;第三阶段,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出现第二个高峰期。此阶段茶园受小气候、天敌、茶园营养条件、茶园管理等因素,高峰期出现时间差异较大;第四阶段,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茶园出现第三个峰期,但是,峰值都相对较低,而且持续时间较短,对茶叶造不成严重危害。2、茶园生境条件优越的茶园,对小绿叶蝉控制能力较强,小绿叶蝉虫口密度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峰顶不突出,虫口密度在防治指标之下,未造成茶园减产或经济损失。反之,则茶园自动调节能力差,易爆发虫害。因此,在茶园周围保留较多的其他植物或在茶园间作其它经济林木等措施,以增加茶园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提高茶园自身的自然调控能力。3、茶园小绿叶蝉受农药、采摘、修剪等栽培管理技术因素影响较大。在杭州地区,6月上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小绿叶蝉两个高峰期,也是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在该虫发生严重的茶园,在生产季节,茶农应及时采摘或适当增加采茶的次数,减少小绿叶蝉危害;在非生产季节,茶园可以进行合理的修剪,抑制小绿叶蝉危害。茶园除草及其施肥对小绿叶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4、对10个茶园调查表明,小绿叶蝉第二年的虫口高峰期虫量的多少与危害的程度,与前一年越冬虫口基数大小关系不大。而且西湖龙井茶只采制春茶,不采秋茶,因此,在第二个高峰期可对茶园适当修剪,不要喷施农药。修剪对蜘蛛数量影响相对较小,这样既达到控制害虫并保护天敌的目的,又可以降低农残,保证茶叶质量安全。5、调查表明,蜘蛛对小绿叶蝉有明显的跟随控制作用。凡是生态环境复杂周围植物丰富、少用或者不用化学农药的茶园,蜘蛛的物种丰富度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高,小绿叶蝉大发生的机率就较小。要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措施,保护和利用茶园天敌,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以提高茶园自身的自然调控能力。6、利用芽绿色板附着诱芯的诱捕器对田间茶虫诱捕结果表明,设置30、25、20、15个诱捕器/667m~2的4个不同密度处理中,25个诱捕器/667m~2对叶蝉的诱效最佳、以及害虫与天敌数量之比最小,建议色板附着诱芯的诱捕器使用密度为20~25个/667m~2。按照“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芽绿色板附着诱芯的诱捕器是实行茶园害虫无害化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在茶区扩大推广应用规模。7、对喜树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A乳油150倍药液防效较好,可达61.4%,前7天效果尚好。可有效地控制小绿叶蝉高峰期的危害。其防效稍差于吡虫啉,但其是天然的植物源农药,在茶园中使用量很少,可以与其它措施相协调,用于茶园叶蝉的绿色防控体系。以上研究表明,茶园环境和管理方式明显地影响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的密度,信息素色板可以有效地用于防治叶蝉,喜树叶提取物对叶蝉也有一定的杀虫效应。可供叶蝉防治中参考。